小裁缝成就国际品牌,一辆自行车每天400公里,波司登经历了什么

2020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波司登的创始人高德康和梅冬夫妇资产达到了250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富豪榜第729位。波司登是很多人都听说过得大牌,波司登背后发展的历程也是跌宕起伏。

1952年高德康出生于江苏常熟,家里从小就挺贫寒的,在他14岁刚上初一的时候就辍了学,但是被要求去上海,这把高德康兴奋坏了,在他的印象里上海是一座大城市,都是高楼大厦,就这样便出发去了上海。

到了1972年,高德康跟着父亲一起学习做起了裁缝,他从小就出奇的聪明,或者是对这方面就很有天赋,一年便出师了,可以自己出去单干了,即便如此,他和父亲挣的钱也只能补贴正常家用。

小裁缝成就国际品牌,一辆自行车每天400公里,波司登经历了什么

受不了贫穷的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1976年,号召了11名同村村民们,一起创业致富,就这样11个人一起组成了一支裁缝队伍,高德康任组长,当时的小小工作坊里只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和八台缝纫机,这就是当时工作坊的所有资产。

最开始时工作是异常的艰苦,当时是拿着别人厂的原料,按照别人的要求进行加工,就是专门做代加工,赚点外快费。当时的客户是在上海,并且高德康没有办法囤太多的货,每天只能去拿原料回来加工。

这常熟跟上海之间隔着几百公里呢,来回差不多400公里左右,但是没办法,为了不丢掉订单,高德康只能每天骑着自行车每天往返于上海常熟之间,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开始出发,那时候的路面可没有水泥路,特别难骑,但是他每天都要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骑车十五个小时。

小裁缝成就国际品牌,一辆自行车每天400公里,波司登经历了什么

每天去的时候带着已经加工好的衣服,足足有一百多斤,回来的时候在背着一百来斤的原材料骑回来,每天不论刮风下雨,坚持送货。就这样以常人难以理解的动力坚持了下来。

他心里也知道,这时为了这个小小的裁缝坊以及这11个人的生存,他必须承担起这个重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8年,高德康成功的创立了自己的工厂山泾服装厂,条件有所好转,他立即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

就这样,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一天能跑三个来回了。过了几年终于把摩托车换成了火车,生意越来越好,高德康就想着做自己的品牌,不用再为别人做事了。1984年高德康开始为上海某个羽绒服品牌代加工。

很快他发现了商机,他判断羽绒服的市场潜力非常的大,在当时的羽绒服行业普遍存在这很多的小问题,比如说颜色太老气,面料太粗糙,款式也非常的单一,但当时的资金有限,高德康的想法也只能埋在心里。

小裁缝成就国际品牌,一辆自行车每天400公里,波司登经历了什么

因为当时生产的质量很好,与高德康的合作越来越多,赚的也不少。在1987年的时候高德康为上海的一家羽绒服品牌加工,但每年却要向品牌商支付一笔高昂的使用费,就这样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高德康决定做自己的羽绒服品牌。

1990年高德康拆150万元的巨资,投资建起了厂房和办公楼,同时注册了自己的羽绒服品牌波司登。说起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当时的高德康看到美国有一座城市叫做波士顿,于是就用这个谐音取名波司登,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的洋气,过人更能接受,而且也为以后登陆国际市场做准备。

之后的品牌销售也不算差,但是在1994年,遇到了困境,这一年波司登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只销售出了10万件,造成了大量的仓库积压,出现了财务危机,心急如焚的高德康决定亲自去北方考察,回来之后就做起了改革,面料、款式、板型全部做了改革,同时加大全国的宣传力度,结果一次性卖出来68万件,这才使得波司登起死回生。

小裁缝成就国际品牌,一辆自行车每天400公里,波司登经历了什么

2007年10月,波司登于港交所上市,如今的波司登正在迎来转型,这也导致后来的波司登失去了连续19年销冠位置,转型之路必定是一波三折的,转型成功就会走向更高的高度,2018年波司登也已成为国际时尚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