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份要素市場化配置文件,釋放了這些信號|新京報專欄

此次改革不是隻追求經濟復甦和中短期經濟利益,放之長遠,最終目標是用改革紅利為經濟發展的優質化積攢能量。

我国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释放了这些信号|新京报专栏

圖片來自國務院官網截圖

文 | 徐立凡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簡稱《意見》),就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交易機制等方面進行部署。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對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意義非常重大。

要素沒有市場化,是發展最大的體制性掣肘

要素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稟賦,也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經濟韌勁。商品和服務與要素市場之間有序流動,市場體系的增值效應才能充分顯現,面對危機時才能保持足夠的抗打擊能力。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商品和服務市場化進展迅猛,已有97%的商品和服務由市場定價,但要素市場發育明顯滯後,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相對有限。

這造成了市場體系中“雙軌制”的存在,制約了經濟活躍度,也制約了社會的公平公正。

以土地為例,一方面是城市商品住房已經完全市場化甚至金融化,另一方面是農村土地長期被排斥在土地市場之外,農村土地轉讓價格機制不統一,既導致土地市場的需求與供應不相適應,催生了城市住房市場的畸形繁榮,同時也導致財富分配不夠公平。

再如勞動力,隨著城市化率不斷提高和產業創新增多,城市商品和服務需求在迅速增加,城市常住人口自由流動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由於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供給不均等的制約,農村剩餘勞動力市民化成本較高,城市勞動力合理流動的障礙也很多,導致人口紅利過快衰減。

我們常說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因素“三期疊加”的影響和挑戰。要素沒有市場化,就是主要的體制性問題。

“新基建”高速發展,要依託數據要素市場化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需要頂層設計。《意見》是中國發布的首份要素市場化配置文件,對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部署,可以說是抓住了體制性因素的關鍵,且不乏亮點。

具體來看,土地要素市場化的亮點,是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的跨區域交易機制。交易機制的建立,既引進了土地定價的市場化機制,同時也為城市群發展擺脫土地供應不足、推進跨區域治理尋找到了新支點。

我国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释放了这些信号|新京报专栏

上海。圖/新京報網

勞動力要素市場化的亮點,是探索推動長三角、珠三角的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這有助於兩大經濟中心區域的人才流動,促進大灣區融合。

資本要素市場化的亮點,是放開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增加服務小微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這意味著國際資本也可以通過控股的方式,助力國內企業融資。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得到了強化;

技術要素市場化的亮點,是開展賦予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試點,並行推進職務成果“三權”改革和所有權試點改革。技術成果可以專有、變現,這與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一脈相承,有助於把更多資本導向研發,加大知識產權保護。

數據要素市場化的亮點,是根據數據性質完善產權性質。這同樣旨在保護數據知識產權,培育數字經濟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誠然,要素市場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同要素因其屬性不同,見效期有長有短。相較而言,數據要素市場化的成果可以率先獲得。自新冠疫情蔓延以來,以大數據、5G為代表的“新基建”,已獲得政策加持,成為保證經濟復甦的核心戰略產業。完善數據的產權性質,是“新基建”高速發展的制度基礎之一。

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是重中之重

健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最重要的就是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要素有了市場定價,成為標的,才能與商品和服務市場融合,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也就是說,要素市場化改革,需要從要素價格市場化做起。這是《意見》強調的重點——全文就已明確提出:“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要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

政府不隨意干預價格體系,市場才能發揮決定性的資源配置作用。對於如何滿足供需,市場更敏銳。從這個角度說,要素市場化改革,可以看作供給側改革的有益補充。

總體來看,在國際格局和市場秩序多變、復工復產處於關鍵時刻的當下,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既可補齊體制性短板,又可產生大量市場需求。但這個領域的改革不是隻追求經濟復甦和中短期經濟利益,放之長遠,最終目標是用改革紅利為經濟發展的優質化積攢能量。

□徐立凡(專欄作者)

直接扣公職人員工資,促消費別搞成行政攤派 | 新京報快評

“活”過來的武漢裡,有“900萬個故事” | 新京報快評

武漢重啟,遙望那一片人間煙火 | 新京報快評

武漢解封,疫後重啟尤需“雪中送炭” | 新京報快評

寫“抗疫日記”的援鄂護師走了,我們應該記住她 | 新京報快評

關停奶農合作社:莫讓土政策成疫後復甦絆腳石 | 新京報快評

優質中和抗體,能否成阻擊新冠病毒“新武器”?| 新京報快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