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深刻探討: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深刻探討: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1月8日,2020未來教育論壇暨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秋林報告廳舉辦。每一次人類的變革,教育都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讓我們一起分享對教育的新思考、新創造、新價值,一起探索在發展進程中,教育應該擔當的責任與使命。

在2020未來教育論壇暨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中,舉辦了一場以“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春花主持了這次論壇,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袁明、杭州二中原校長葉翠微、吉林大學副校長王利峰、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參與了本次論壇。他們就2019年教育行業熱點及未來教育發展方向展開熱烈的討論。

2019年:濤聲依舊、未來已來、壓力常在,永遠堅持

過去的2019年,整個世界經歷了鉅變,教育也面對著非常多的挑戰。如果用一個詞描述2019年的教育,各位大咖一語中的表達了各自對教育某方面的看法。

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深刻探討: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杭州二中原校長葉翠微

杭州二中原校長葉翠微表示:基礎教育“濤聲依舊”。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孩子們學習還是十分辛苦,但是希望就在前方。

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深刻探討: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

說出了自身的深刻體會——未來已來,唯變不變。如何在迅猛變化當中找出人才培養的共性規律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深刻探討: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吉林大學副校長王利峰

吉林大學副校長王利峰對於2019年最大的感受則是教學工作改革帶來的壓力。

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深刻探討: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袁明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袁明則真誠抒發了心底的感受:人類在堅持,北大在堅持,我也在堅持。

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深刻探討: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春花

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春花將2019年總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年。

對於2019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都有自己的感受與體會。通過了解四位老師的選擇,我們知道過去的2019年真的不容易。無論是濤聲依舊,還是未來已來、壓力、堅持,我們都在2019年勇於擔責,不負學生期待,率領他們圓滿渡過這一大變革時期。

2020:讓老師優雅、與青年對話

回憶過去時,我們會認為千禧年剛過去,但事實上我們已經來到了以“2”打頭的一個特殊的年份——2020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各位對於教育都有自己的期待。

葉翠微邏輯清晰的表達了自己對於三個校園主體的期待,即讓學生健康一些,讓老師優雅一些,讓校長解放一些。

通過反思歷史教育規律,鄭慶華2020年我們還要繼續探索“科學理論為基礎、工程技術為核心、再付諸實踐”培養人才的邏輯是否為培養人才的理想途徑。

王利峰引用了《瞭望》裡的一句話:“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對學校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能力點燃學生,有能力喚醒學生。

袁明更多表述了青年的重要性。如何通過青年與未來對話,如何創造更優質的軟環境幫助青年成長,是2020年教育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

葉翠微提出的“讓老師優雅一些”觀點的具體實踐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葉先生首先肯定了中小學需要為老師爭取更多社會資源,聚焦基礎教育。除了待遇提高的根本性措施,王利峰建立了優雅與自信的聯繫,人民教師要自信,眼裡要充滿真正的希望,才能從容,優雅。

袁明認為優雅應是發自內心的優雅。優雅的人愛學生,且為謙謙君子。這份理解源於袁老師57年前新生入學典禮上的經歷。當年袁老師還是北大的西語系新生,入學典禮結束時,李復寧先生輕聲提出“讓新同學先走”。當時李先生紳士的行為也就奠定了袁明老師對於優雅的理解,也為她日後成為老師的實踐工作指引了方向。

鄭慶華以5年多西交大人才培養工作的研究體會,給我們分享瞭如何與年輕人對話,讓年輕人更熱愛教育。他希望能夠將他工作中逐漸體會到的教育三大使命傳遞給教師同學們。使命一是喚醒,要激發孩子潛在的興趣力量;二是賦能,讓知識賦能實踐,改變實踐;三是傳承,教育就是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

放眼未來:凝心鑄魂,再造文明

放眼未來,王利峰認為未來教育已經悄無聲息的滲透到現在的教育當中。學生、老師及管理者都應該對未來教育做好充分準備,同時也希望北京大學以林建華校長為首的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在未來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鄭慶華表達了對“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的期待。

葉翠微指出未來教育基本的邏輯就是要讓孩子有未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未來基礎教育更重要的還是賦能,而非變現。

袁明簡明扼要的借用去年國慶遊行北大方隊的主題詞“凝心鑄魂,再造文明”簡明扼要的對未來教育做了一個完美的總結。

從2019到2020再到未來教育,三個話題涵蓋古今。論壇時間很短,但足以表現出對於未來教育最真切的期待。每一位教育家都應該繼續思考:我們如何以充沛的準備為孩子成為未來的人,獲得個性化教育的機會,如何才能凝心鑄魂,再造文明。

撰文 | 佳齊

校審 | 石斛

視覺 | 宇宇

本文為【First Insight極致洞察】原創,首發於微信號:極致洞察(微信ID:ieduclub),所有權利均屬“First Insight極致洞察”所有。任何主體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修改、鏈接或以其它方式展示、傳播上述內容。已獲“First Insight極致洞察”授權使用的內容,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它侵權行為,“First Insight極致洞察”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