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女性的高嫁低嫁,男性的高娶低娶,说到底就是一种考量,对自己有利的考量,爱情有,但与爱情相比,家族前程和荣誉分量很重。

教养嬷嬷教会了明兰一个道理,家族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个人好可以抬高家里的地位,例如盛家大女儿盛华兰,她出嫁后的名声很好,得到了诸多人的肯定,一个家庭氛围熏陶下的娘家妹妹们,也不会差,就是这个道理。

盛明兰帮助余嫣然解决了朱曼娘大闹余府的事,顾廷烨得知此事后,找到明兰,说到为何要娶余嫣然,说了这么一段话充分表明了婚姻里的考量,也就是价值交换的本质。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顾廷烨说,“我用心虽不真纯,可我也是痛下决心的(虽然我不爱她,但我也是用了心的,她是正头大娘子,我娶她也代表了我的决心)

我成家以后,自然会安分守己,与我的大娘子和睦的过生活,我与她都是没了母亲的人(因为有相同的经历,所以会更惺惺相惜,也会因为两个孩子,善待朱曼娘,毕竟余嫣然除了与他有相同经历,还善良柔弱)

她若能善待我的外室,我自然也不会亏待了她(这就是交换条件,你对我的人好,我回馈你的好,若你不能,我也会收回我的好)

你年纪轻轻懂什么,等你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就知道这世间万物,什么都是需要考量的(什么都需要考量,何况婚嫁,我有孩子,我不可能在婚嫁上不考虑我的孩子和孩子的娘,我没了娘,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吃和我一样的苦,所以我找余嫣然是对我的家庭最好的选择)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大齐就这么个潜台词。以这个思路看整部《知否》,发现确是此事。其他不说,就说婚嫁,每一段都是衡量过才有的结果,盛家也是因为儿子和女婿,成了最大的赢家。

价值并不是只有一种,分已知价值,未知价值和没价值。下面就从这三个价值,来看一下《知否》里的婚嫁。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一、若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底,那就拓宽生命的宽度​


已知价值是固定价值,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已知价值就这一棵大树,不会换大树了,价值即便再高,也没有进步空间,这个价值也就止步于此了。

王若弗是已知价值的代表。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盛紘娶王若弗,是高娶,因为王家有个拜享太庙的父亲,可以提携盛紘,所以盛家老太太在盛紘高中之后,去王家提的亲。

虽然是已知价值,但在盛家老太太眼里,王若弗还有附加价值,这也是王若弗的隐性价值,虽然糊涂短视,但是心软纯良之人,没有坏心思。

王若弗的三个儿女,没有一个长歪,里面有老太太的教导,但最像王若弗的如兰,也是单纯痴情的人儿,无城府好贪玩,在大事上,也没有犯过错。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如兰在母亲庇护下快快乐乐的生活着,若说大事,对她来说就是爱上了文炎敬,又不得不因为家族嫁给顾廷烨那件事。

如兰毕竟是嫡女,低嫁,短期看不到利益价值,长线也有风险。不如找个现成的,被磨好的珍珠带着也富贵,所以刚开始如兰是与家里杠,这是家事,可以内部解决。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可这件事被官家知道后,如兰就打算告别了文炎敬,等待嫁给顾廷烨。如兰贪玩没有耐心又不会琢磨事,教养嬷嬷教的一个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即便直白,她也不会琢磨,只可能是王若弗的教导,才让如兰的根是正的。

女儿的前程是除了儿子科举外最重要的事。嫁得好,抬高娘家地位,荣誉,还能得到尊重。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长子盛长柏本人就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在娶妻上,是在高中后,过了一阵才议亲,娶的是江宁海氏家嫡出二小姐,海家书香世家,满门清贵,父兄皆在朝为官,海家有书塾,教导儿女明事理的人家,这样的家庭,也不会养出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海氏是家世清白,知书达理,管家做人无一不会,可贵的是还低调,与大惊小怪的婆婆俩人也算是互补的搭配。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顾廷烨女儿,明兰继女蓉姐读书,也是去的海家书塾。

一个固定价值,一个隐性价值,衍生出诸多的附加价值,而且都是向上的,向好的,这种是可遇不可求的结果了。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二、未知代表风险,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一定会有风险,风险越高,回报越高

未知价值,也可以说是未来价值,属于潜力股,有风险,但若是选对了,那是前景无限的,低会高,高只会更高,高出预知,也是很有可能的。

盛明兰是未知价值。顾廷烨娶盛明兰,是低娶,但顾廷烨娶的未知价值远远高于身份的桎梏(那个年代很注重家世和嫡庶),不仅能管内事,还能做军师,朝廷及侯府继母及为难顾廷烨的人和事,明兰都会以自己的智慧帮助顾廷烨解决问题。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顾廷烨外向活泼,有勇有谋却少了些许圆滑,明兰以静制动,谋而后动,有圆滑也有计策,俩人动静结合,减少了很多麻烦。

澄园刚建成,小秦氏和四婶婶、五婶婶就给明兰送了很多眼线,明兰养出她们的本性,利用各自的特点互相挟制,又利用矛盾,让她们吵架,小吵不理,中吵,导方向,让下人们知道谁是主母,大吵直接就办了,剩下的仨瓜俩枣,也被凉薄的小秦氏伤了心,也走了。

虽然必须要赶走,但这赶的有理有据,不落人口实,还得了好名声。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后期为了昌哥儿,朱曼娘在顾家闹事,顾侯气的差点动了刑具,明兰从旁劝解,分析,才没上了顾家继母小秦氏的当,没有耽误蓉姐的未来。

朱曼娘毕竟是蓉姐的亲生母亲,顾廷烨又疼孩子,若是顾廷烨真的对朱曼娘动了刑,军中刑罚,女子体弱,扛不住,死了,那就是父弑母,不仅影响侯府名誉,蓉姐的前程也就毁了。

从娶了盛明兰,顾廷烨就没出过差错,明兰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三、没有价值,但还有可塑性,一条路走到黑,在那个时代,路正确了安享晚年,若不正确,那就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人生鼎峰就止步在结婚那天了​


没价值,但会利用外在条件给自己加分,装作有价值,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但这并不绝对,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一个是心正心正,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潜力股,配得上自己的野心,一个是不根据形势变化,任凭自己没价值,让野心拖累的生活。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永昌伯爵府梁六郎的母亲说过,女人嫁人前是一种生活,一个人生,嫁人后就是另一种人生。

物非人是,嫁人后的人生可以取代嫁人前的人生。即便是小门户的庶女,只要嫁得好,是正头娘子,那以后的身份,就是某某家大娘子,这也是林小娘教导墨兰不顾脸面和名誉,私底下与梁六郎相见的原因之一。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只不过他们在贪图他人的价值之前,没有审视自身最核心的条件。诗词歌赋,搔首弄姿是墨兰用来高嫁的手段,对于墨兰自己,她并没有筹码稳坐正头娘子,也没有像盛家老太太那样睿智的贵人,时时提点扶持和帮助。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婚前墨兰有母亲,可给的是毁她的路,婚后母亲不在了,娘家得罪了,她就一个人,单枪匹马,以墨兰自己,可以做一时的大娘子,但后劲不足,无以为继。墨兰学了母亲的阴狠,小妾生子完全可以养在自己屋里头,但她断了自己这条后路,嫁入永昌侯爵府好些年,春小娘生了个女儿,后来也不明的死了,再一胎,也让她源源不断的滋补品,与林小娘对待明兰母亲一样,被吃大了孩子,子大难产了。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并不是坐上了正头娘子的座椅,就能成为正头娘子的。墨兰若看清局势,好好的学习,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正头大娘子,那也是可以有好的结果的,只不过这条路,一个人不好走,而她也最终是一个人,将复制母亲这条路,一直一直的走了下去。

《知否》:嫁娶是一门学问,盛家从未出错,母慈子孝,成最大赢家

有价值才有交换的资本,若没有,那就努力增加价值,“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价值不论在哪,身边也不会缺与你相识的人。

古荼荼:一个在写作路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