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原市委書記陳光憶往昔:我與副總理的君子協定

菏澤原市委書記陳光憶往昔:我與副總理的君子協定

菏澤林業與農業發展相得益彰。資料圖,劉志清攝

2003年10月22日,國務院分管農業的副總理回良玉同志率領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部委的負責同志,到菏澤檢查督促秋種工作,確定看定陶、成武、曹縣、牡丹區四個縣區的部分鄉鎮和村的秋種現場。

出發前,市委分管農業的副書記提醒我:咱們這幾年種了這麼多樹,如果讓副總理發現了可不得了,你要心中有數。我心中也是暗暗叫苦。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菏澤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有著植樹造林的天然條件,那真是“插個菸袋桿兒也會發芽”,老百姓一直有種樹的優良傳統,是全國第一個平原綠化達標先進地區。從1998年開始,菏澤把林業和木材加工業當作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眼看著造林面積大幅度增加,木材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崛起,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

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國務院2000年下發文件,基本農田不準栽樹、不準建畜牧養殖場,菏澤執行地不夠堅決,所以就有了前面的擔心。但是沒有辦法,“醜媳婦總得見公婆”,上天保佑吧。

菏澤原市委書記陳光憶往昔:我與副總理的君子協定

資料圖,來源網絡

果然不出所料,中央領導慧眼如炬。在定陶到曹縣的行車過程中,副總理看著窗外閃過的一片片樹林,很嚴肅地對我提出了質問,於是就有了副總理與我下面的對話:


“為什麼在基本農田裡種這麼多樹?”

“因為種樹收入高。農民種糧食每畝一年收入不到200元,種樹可以達到1000元。”


“國家決定基本農田不準栽樹,為什麼不執行?”

“我認為這個決定不合理,我們應該充分尊重農民的合法權益。”


“既然國家有規定,就要顧全大局。”

“菏澤1000萬人,也不是個小局啊。”


“在國家這盤棋上,你永遠是個卒子。”

溫度驟然升高,但對話依然繼續。我沒有畏懼,積極爭取主動。


“基本農田不準栽樹,是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吧?”

“是的,這很重要。”

“我以黨性和烏紗帽保證,菏澤的糧食在去年總產70億斤的基礎上每年有所增加,在這個前提下,讓我們自主調整種植結構行不行?”


“你憑什麼保證?”

“依靠科技,提高單產,保證總產每年提高,我們有這個潛力,也有這個條件。”


一時沉默。副總理回頭問隨行的官員:“他陳某人敢立這個軍令狀,你們說行不行?”


農業部長說:“既然保證糧食總產逐年增加,我看可以讓他一試。”其他領導也隨聲附和。


“好!就這麼辦。”副總理果斷拍板。

“回去我就給總理籤軍令狀。”

“不用,這麼多人作證,你跑不了!”


眾人哈哈大笑。


菏澤原市委書記陳光憶往昔:我與副總理的君子協定

曹縣木工藝品高檔禮盒風靡海外。資料圖,來源網絡

一個“君子協定”,換來了菏澤以後5年種植業結構調整的自主權,換來了全市林業產業的迅速發展。

先抓造林基地建設。市委市政府做出決定並迅速部署,奮戰5年,新增400萬畝林。任務分解到縣到鄉到村到地塊,幹部落實責任制,林業部門統籌解決種子、苗子、技術問題,市縣鄉政府統籌解決資金和與農民的利益分配問題,全市迅速行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下來,許多鄉鎮達到一戶新增一畝樹,東明縣王店鄉地處黃河灘區,土地多,全鄉7萬多人,竟然達到一人一畝林,鎮上無償提供樹苗,7年成材後鎮與農民利益三七分成。2007年末,全市木材蓄積量217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0.8%。

樹木長起來,加工須跟上。菏澤及時抓好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努力在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和瞬息萬變的國際國內大市場中間架起一座橋樑,讓農民大踏步、成批量、成規模、高效益地進入國際國內大市場。龍頭企業怎麼抓?一是抓帶動能力強的。一個龍頭企業既是一個加工中心,又是一個信息中心、研發中心、服務中心,全方位搞好為農民的產前、產中、產後的系列化服務。二是抓高水平、高質量、高檔次、有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要創品牌。三是瞄準國際市場,抓外向型的。東明、曹縣有兩個企業專門為日本生產棺木,產品佔領日本市場一半多。曹縣有幾個企業專門用最普通的楊木生產傢俱和工藝品,品種多、成本低,市場火爆。四是抓農民自己的。發動農民通過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辦法,共籌資金興辦龍頭企業,確保企業和農民心連心。

依靠基地建設和龍頭帶動,全市很快形成了特色產業、中小企業和專業市場三位一體、互為依託、配套推進的林產業發展格局,並形成了幾個大的板塊。鄆城縣從黃安鎮到唐廟鄉15公里的一條線上,建起上千家中小型木材加工企業,加工量超過500萬方。曹縣西北的莊寨鎮、桃園鎮、倪集鄉、韓集鎮、青崗集鄉一直到普連集鎮、古營集鎮,一批木材加工企業鋪天蓋地,還冒出了十幾個大型骨幹企業。以莊寨鎮為主發展桐木加工,其他鄉鎮發展楊木加工和工藝品加工,形成了批量、形成了規模、形成了優勢、形成了市場。全國最大的實木傢俱加工企業——黑龍江“光明傢俱集團”,把中原地區生產基地建在了曹縣莊寨鎮。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每年9月19日,在菏澤舉辦“全國林產品交易會”,且是唯一一家。


菏澤原市委書記陳光憶往昔:我與副總理的君子協定

資料圖,來源網絡

菏澤林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畜牧業和食品工業的發展。菏澤本來就糧多、水多、草多,又有“魯西黃牛、小尾寒羊、青山羊”三大國寶,具備發展畜牧業的得天獨厚優勢,林產業的大發展又讓畜牧業發展如虎添翼。樹葉本身就是飼料,林下前三年照常種莊稼,三年後可以種植甜玉米、黑麥草等高檔進口牧草,發展大規模林下養殖。菏澤市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地走“畜牧興區”之路,讓全市農民高高興興地趕著牛羊奔小康。

5年下來,到2007年,菏澤市糧食產量達到100億斤,平均每年增加6億斤,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林業加工業增加值近100 億元。牛羊養殖數量和牛羊肉加工出口在全省穩居第一,出現了“林茂、糧豐、工興、商活、民喜”的局面,農民和財政雙增收。按照當初約定,我們給副總理交出了圓滿的答卷。

基層工作很難。既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上級方針政策,又要隨時想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二者目標本來一致,但有時也會出現一些矛盾。要想妥善解決,必須傾聽老百姓的呼聲,從實際出發,找到讓上級和百姓都認可的解決辦法。事在人為,境由心造,關鍵是領導幹部能夠不忘初心,守住始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2020年2月12日於泉城)


菏澤原市委書記陳光憶往昔:我與副總理的君子協定

陳光,男,漢族,1956年11月生,山東壽光人, 1974年8月參加工作,1975年12月入黨,大學文化,曾任中共諸城市委書記、中共菏澤市委書記、山東省省長助理,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