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不起你的人,比你还硬气?

为什么对不起你的人,比你还硬气?

这是一个关于舅舅和外甥女的故事。

农历“七月节”

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前,以农耕为主的社会衍生了一些关于农耕的节日,比如今天故事里提到的“七月节”。七月节的起源、范围无从考究,文主所知也就是家乡那一片小区域。

七月节的具体内容是这样:在每年农历七月这一个月里,每个村子都会选定七月的某一天作为本村的代客日,并非一个村子代客,而是家家户户代客自家外村亲戚。村子代客的前一天便有商人前来村子的街道划定自己的地盘,代客这天早上五点左右摊位就摆开了,调料、菜、肉、馍、酒、筷子、纸杯……凡是代客用得着的商品应有尽有。村子里的人起得早,一般会出去三五趟才能买够代客要用的。

文主特别惊讶的是村子里人的默契,所有的买卖活动都会在早上十点前结束,十点以后外村的亲戚就会陆续前来,那个时候要是出来看看街道,仿佛早晨的热闹是一场梦。当然这样的默契还有很多,比如每个礼拜的赶集、每个村子选定的代客日子,都是在无形中形成的默认规矩,而且没有一个人去打破这种默契,这样的默契唯有那个时代、那种文化下才能形成。

当然,吃吃喝喝并非七月节的目的。七月节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亲朋好友的相聚,另一个是耕种经验的交流。对于农民来说,一年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也就是一个春节,但是一年一次又太少了,村里人自发搞出一个“七月节”,在麦子收割以后,相互探望相互交流。

为什么对不起你的人,比你还硬气?

舅甥嫌隙

又是一年七月节,外甥女一家到舅家来作客。

舅问今年收成咋样啊?答:把地租给别人了,每种地。

舅问不种地那你干啥了?答:养了三十头猪,忙不过来。

舅问情况咋样啊?答:七月节这段时间卖出去了二十五头,落了不少钱。

舅说,那就好,那就好。

妗子(舅的妻子)听者有意,直言:你舅正愁着,看人家种葡萄挣钱了,也想给地里种上四亩地的葡萄。不过眼下手头有点紧,你看你卖猪把钱挣了……外甥女一看,舅不说话是不好意思,妗子也是会挑时候,不能当着这一屋的亲戚面薄了舅的面子,就答应了。

四天后舅上外甥女的屋了,没有直接提钱的事,外甥女也不提。外甥女不提钱的事是压根没有想过借钱给舅,也不会想到一向自尊的舅会找晚辈借钱,当初答应借钱也就是个话,为了不让舅在亲戚面前难堪。外甥女不借钱是另有打算,就想靠着这点钱置办点东西,提升一下生活水平。舅脸皮薄不开口,最后硬着头皮空手回家了。外甥女后来从母亲(舅他姐)那里得知,自己耽误了舅的事,后来舅四处跑才借到钱,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再后来,外甥女没去过舅家。过年给母亲拜年时,舅也去给他姐拜年,一个屋子气氛有些尴尬,外甥女不搭理舅,舅作作为长辈更不会抹下脸去主动和这个不搭理他的外甥女说话。就这样外甥女做了对不起舅的事,但是比舅还硬气。

为什么对不起你的人,比你还硬气?

为什么没理的人反而硬气?

外甥女不理舅,第一层原因是不好意思,无论出发点为何毕竟是自己答应下来的事,结果没有兑现,导致舅在经济上有了损失,还薄了舅的面子;第二层原因是因为外甥女也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她不能接受这个模棱两可的错误,更不能接受以后总是觉得欠舅的,舅甥关系就变味儿了;第三层原因是她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化解这场尴尬,她更无从解释从头到尾她心里的一系列想法与情感变化,也有跟自己赌气的成分。

世间的误会有千万种,大多跟“默契”相关,而“默契”却不能长久,最后只剩下“猜测”,一旦开始了猜测误会就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