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中国人的传统不能丢!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逢年过节总不会忘记祭祖。供奉食物或鲜花,坟前祭扫,以表心意,或表感恩、缅怀之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2008年,清明节正式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也意味着作为重要的祭祖节日之一的清明节被重视。

祭祖,中国人的传统不能丢!

祭祖·中国人的传统之一

祭祖,这是和中国长久以来的孝道文化相关的,孝,上老下子,意味着通过孝将老小几代人连接。儒家讲亲亲之爱,中国人一向重亲情,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亲人永远是最深的牵挂。

慎终追远,敬重祖先,更是中国丢不掉的传统。清明将至,有到郊外扫墓,有到宗祠拜祖,或者在祖先牌位前,陈列供品上香跪拜。其中,有缅怀、有感恩,也有敬重之情。

我们为什么要祭祖呢?从我们通常说的谱系树说起,一个大家族就好比一棵树,祖宗是树根,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果实,任何部分都不能少。虽然我们看不见先祖,但他们就和树根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树根,但树根却源源不断供给养分,试想一下,没有了树根,树还能完整吗?

祭祖,中国人的传统不能丢!

祭祖·中国人的传统不能忘

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祭祖?大家都知道陆游,他出生不久后,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他整个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奔波,他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恢复中原。他临终前写给孩子的诗中,念念不忘: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往后的岁月里,在无数次的祭祖中,陆家晚辈如何祭告陆游不得而知,但他的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从未放弃过祖辈的愿望,一种精神从祭祖的仪式中,从幼辈与先祖的联系中,传承开来不曾中断。

现代人何尝不是如此,在祭祖的过程中,听家族长辈讲起先祖,重温先祖在苦难创业的艰辛、或谆谆教诲,感受善的精神传承。祭祖,不仅仅是感恩生命的赋予,更是感受善的精神力量。

或许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终有一天会用完,但先祖的精神传承,让后人铭记珍视,这或许也是祭祖的意义之一。

祭祖,中国人的传统不能丢!
祭祖,中国人的传统不能丢!

清明将至,若无法亲自前往祠堂、祖宗坟前祭祀,可供奉牌位超度历代宗亲眷属。追宗思源,不忘先祖,学会知恩、感恩、报恩。祈愿历代宗亲眷属早脱轮回苦海,超生极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