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這首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是由愛國將領岳飛所寫,表達了想要驅逐虜寇的決心,確實這首詩符合岳飛的英雄氣概,一腔熱血。但是仔細推敲下來,能發現《滿江紅》這首詩和岳飛的生平是有出入的。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滿江紅》不是岳飛所著的疑點

一:後代沒有記載

岳飛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領,岳飛還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除了《滿江紅》之外,《小重山》、《乞出師札子》、《五嶽祠盟記》等等。

岳飛死後他的孫子對岳飛的文學作品進行收錄,並且裝訂成冊。在岳珂所編纂的《金倫粹編·家集》當中並沒有把這首最經典的《滿江紅》進行收錄。

有人會說是不是岳珂在收錄岳飛的文學作品是遺漏了這篇《滿江紅》?又或者是到了後來才被人們發現。

其實並不是這樣,岳珂在收錄和尋找岳飛的文學作品時,消耗了很多的精力,為了尋找岳飛遺留下來的作品全力以赴,長達

31年才整理好這些文章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二:《滿江紅》出現的時間

岳飛是宋朝的將領,而《滿江紅》出現的時間確是在明朝的後期,在《嶽武穆遺書》當中出現。

編寫《嶽武穆遺書》的作者是徐階,是根據趙寬的詩詞收入的,但是在書中趙寬並沒有解釋這首詩到底是出自哪裡。

難道說之前岳飛後人沒有發現的詩詞,在明朝末年被趙寬發現,這才讓《滿江紅》重出江湖?那麼這首詞為什麼你沒有出現在宋朝和元朝,偏偏出現在明朝後期呢?

但是在《嶽武穆遺書》當中提到了岳飛的另一首詩詞《送紫巖張先生北伐》這篇文章,被史學家們考證出來就是偽作。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三:詩中地點的矛盾

“踏破賀蘭山缺”詩中有這樣一句話,但是岳飛曾經沒有去過賀蘭山

這個地方。

岳飛攻打的金國並沒有賀蘭山,而且當時的賀蘭山屬於西夏境內,作為一個抗擊金人的將領,怎麼可能表述出如此矛盾的志向呢?

而且金國在如今的吉林省境內,而賀蘭山卻遠在內蒙古河套地區附近,兩個地點的方向也差距很大。

並且在宋朝的文學作品當中,賀蘭山這個地名並不是一些虛指的地名,像“天山,玉山”這些地點在當時都是虛指的,而對於賀蘭山都是實指。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四:符合明朝的狀況。

賀蘭山下戰塵收,君去征途正值秋。落日故關秦上郡,斷煙殘壘漢靈州。胡兒射獵經河北,壯士吹笳怨隴頭。城窟莫教頻飲馬,水聲嗚咽動鄉愁。--明·徐勃

岳飛時期和賀蘭山沒有關係,但是明朝卻與賀蘭山積怨深重,明朝和賀蘭山附近的韃靼曾經多次發生過戰爭。

而《滿江紅》的出現也正是在明朝平復韃靼之後,但是明朝派遣的將領是王越,王越也是一名的優秀將領。

不僅僅軍事嗅覺靈敏而且還武功蓋世,最重要的是王越還博聞強識,流傳下來的詩詞也高達上百篇,所以說有沒有可能是王越假借岳飛之名

,用來鼓舞士氣的呢?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五:岳飛詩詞的格調和《滿江紅》差距較大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小重山》岳飛

這首《小重山》是已經被證實的岳飛所著的文章。

但是《滿江紅》所表達出了一種一腔熱血澎湃激昂的格調“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一種多麼澎湃激昂的心態。

而《小重山》卻不同了,“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小重山》表達出了一種和《滿江紅》截然相反的格調,前者英姿颯爽澎湃激昂,後者格調沉悶,內心惆悵,富含著一絲鬱郁不得志的心理。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嶽元帥的一生

嶽元帥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最後被奸臣秦檜所害,但是嶽元帥曾經為了國家三次投入部隊,最後才建立赫赫功名。

嶽元帥年輕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後來拜在了周同的門下學習騎射。後來岳飛再次拜入陳廣門下,學習刀槍。20歲時就非常厲害了。

宣和四年,岳飛應徵入伍。但是岳飛的父親去世,岳飛放棄功名告別了器重他的將領,回家為父守孝!

兩年之後,家鄉突發大水,讓岳家難以生存,為了謀求生計,岳飛再次加入部隊。但是金國攻打宋朝,導致宋朝求和,岳飛再次回到了家鄉。

但是金國在宋朝境內肆無忌憚,大肆欺壓百姓,岳母目睹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再次勸說岳飛加入勤王的部隊。

並且岳母在岳飛後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開啟了嶽元帥精忠報國的一生。

但是岳飛雖然立下赫赫戰功,卻只是獲得了軍中的一個小官,後來趙構雖然勤王成功,但是依舊還是採取了南遷的措施,岳飛聽說這個舉措之後,不顧自己官微言淺,上書勸說趙構。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沒想到只是獲得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個字。被革除官職遣返回家。但是軍中怕他明珠蒙羞就把他留在了軍營。

在軍營中沒有岳飛沒有辜負看重他的將領,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當中獲得了不斐的成績。

以一白身立下赫赫功名,創建了戰無不勝的岳家軍,打的金軍聞風喪膽。

“撼山易,憾岳家軍難”這樣的能力,難道還不能說明什麼麼?

奈何小人當權,即使嶽元帥有天大的本領,依舊還是被人陷害,最後死於非命。如果岳飛沒有被陷害的話,誰又能說,嶽元帥不能改變歷史呢?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結語:

不管《滿江紅》是否出自岳飛之手,都無法抹除岳飛元帥對宋朝立下的戰功,如果沒有岳飛誰知道南宋是否早就支撐不下去!

《滿江紅》即使是出自王越之手,那又有什麼?都是我們古代的先輩寫下的不朽詩文。

是岳飛也好,是王越也罷!一個是抗金英雄,一個是抗韃靼英雄,那個不是為了保衛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要知道當時取回那樣的迫害岳飛,不僅僅大肆抹殺岳飛的功績和作品,誰知道《滿江紅》是不是在當時被秦檜抹去。

誰又知道秦檜曾經為了消滅岳飛又消除了岳飛多少的東西,甚至有一些被徹底消除了這又未曾沒有可能。

像《韓世忠》說的:“相公,莫須有何以服天下。”雖然最後嶽元帥被沉冤昭雪,但是嶽元帥的戰績卻需要我們一直銘記。孫中山先生說的:“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滿江紅》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飛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