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这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是由爱国将领岳飞所写,表达了想要驱逐虏寇的决心,确实这首诗符合岳飞的英雄气概,一腔热血。但是仔细推敲下来,能发现《满江红》这首诗和岳飞的生平是有出入的。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满江红》不是岳飞所著的疑点

一:后代没有记载

岳飞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领,岳飞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除了《满江红》之外,《小重山》、《乞出师札子》、《五岳祠盟记》等等。

岳飞死后他的孙子对岳飞的文学作品进行收录,并且装订成册。在岳珂所编纂的《金伦粹编·家集》当中并没有把这首最经典的《满江红》进行收录。

有人会说是不是岳珂在收录岳飞的文学作品是遗漏了这篇《满江红》?又或者是到了后来才被人们发现。

其实并不是这样,岳珂在收录和寻找岳飞的文学作品时,消耗了很多的精力,为了寻找岳飞遗留下来的作品全力以赴,长达

31年才整理好这些文章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二:《满江红》出现的时间

岳飞是宋朝的将领,而《满江红》出现的时间确是在明朝的后期,在《岳武穆遗书》当中出现。

编写《岳武穆遗书》的作者是徐阶,是根据赵宽的诗词收入的,但是在书中赵宽并没有解释这首诗到底是出自哪里。

难道说之前岳飞后人没有发现的诗词,在明朝末年被赵宽发现,这才让《满江红》重出江湖?那么这首词为什么你没有出现在宋朝和元朝,偏偏出现在明朝后期呢?

但是在《岳武穆遗书》当中提到了岳飞的另一首诗词《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这篇文章,被史学家们考证出来就是伪作。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三:诗中地点的矛盾

“踏破贺兰山缺”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是岳飞曾经没有去过贺兰山

这个地方。

岳飞攻打的金国并没有贺兰山,而且当时的贺兰山属于西夏境内,作为一个抗击金人的将领,怎么可能表述出如此矛盾的志向呢?

而且金国在如今的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远在内蒙古河套地区附近,两个地点的方向也差距很大。

并且在宋朝的文学作品当中,贺兰山这个地名并不是一些虚指的地名,像“天山,玉山”这些地点在当时都是虚指的,而对于贺兰山都是实指。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四:符合明朝的状况。

贺兰山下战尘收,君去征途正值秋。落日故关秦上郡,断烟残垒汉灵州。胡儿射猎经河北,壮士吹笳怨陇头。城窟莫教频饮马,水声呜咽动乡愁。--明·徐勃

岳飞时期和贺兰山没有关系,但是明朝却与贺兰山积怨深重,明朝和贺兰山附近的鞑靼曾经多次发生过战争。

而《满江红》的出现也正是在明朝平复鞑靼之后,但是明朝派遣的将领是王越,王越也是一名的优秀将领。

不仅仅军事嗅觉灵敏而且还武功盖世,最重要的是王越还博闻强识,流传下来的诗词也高达上百篇,所以说有没有可能是王越假借岳飞之名

,用来鼓舞士气的呢?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五:岳飞诗词的格调和《满江红》差距较大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岳飞

这首《小重山》是已经被证实的岳飞所著的文章。

但是《满江红》所表达出了一种一腔热血澎湃激昂的格调“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一种多么澎湃激昂的心态。

而《小重山》却不同了,“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表达出了一种和《满江红》截然相反的格调,前者英姿飒爽澎湃激昂,后者格调沉闷,内心惆怅,富含着一丝郁郁不得志的心理。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岳元帅的一生

岳元帅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最后被奸臣秦桧所害,但是岳元帅曾经为了国家三次投入部队,最后才建立赫赫功名。

岳元帅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后来拜在了周同的门下学习骑射。后来岳飞再次拜入陈广门下,学习刀枪。20岁时就非常厉害了。

宣和四年,岳飞应征入伍。但是岳飞的父亲去世,岳飞放弃功名告别了器重他的将领,回家为父守孝!

两年之后,家乡突发大水,让岳家难以生存,为了谋求生计,岳飞再次加入部队。但是金国攻打宋朝,导致宋朝求和,岳飞再次回到了家乡。

但是金国在宋朝境内肆无忌惮,大肆欺压百姓,岳母目睹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再次劝说岳飞加入勤王的部队。

并且岳母在岳飞后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开启了岳元帅精忠报国的一生。

但是岳飞虽然立下赫赫战功,却只是获得了军中的一个小官,后来赵构虽然勤王成功,但是依旧还是采取了南迁的措施,岳飞听说这个举措之后,不顾自己官微言浅,上书劝说赵构。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没想到只是获得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个字。被革除官职遣返回家。但是军中怕他明珠蒙羞就把他留在了军营。

在军营中没有岳飞没有辜负看重他的将领,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当中获得了不斐的成绩。

以一白身立下赫赫功名,创建了战无不胜的岳家军,打的金军闻风丧胆。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这样的能力,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么?

奈何小人当权,即使岳元帅有天大的本领,依旧还是被人陷害,最后死于非命。如果岳飞没有被陷害的话,谁又能说,岳元帅不能改变历史呢?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结语:

不管《满江红》是否出自岳飞之手,都无法抹除岳飞元帅对宋朝立下的战功,如果没有岳飞谁知道南宋是否早就支撑不下去!

《满江红》即使是出自王越之手,那又有什么?都是我们古代的先辈写下的不朽诗文。

是岳飞也好,是王越也罢!一个是抗金英雄,一个是抗鞑靼英雄,那个不是为了保卫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知道当时取回那样的迫害岳飞,不仅仅大肆抹杀岳飞的功绩和作品,谁知道《满江红》是不是在当时被秦桧抹去。

谁又知道秦桧曾经为了消灭岳飞又消除了岳飞多少的东西,甚至有一些被彻底消除了这又未曾没有可能。

像《韩世忠》说的:“相公,莫须有何以服天下。”虽然最后岳元帅被沉冤昭雪,但是岳元帅的战绩却需要我们一直铭记。孙中山先生说的:“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满江红》有可能不是出自岳飞之手,很大可能出自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