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人称为“魔鬼”, 杜月笙都不敢惹,他才是上海滩黑帮老大

在每一部描述上海滩的电视剧当中都少不了对黑帮势力的描写,说到黑帮势力,不得不提的就是斧头帮。斧头帮的创建者王亚樵,在上世纪的上海滩更是威名四震。

被日本人称为“魔鬼”, 杜月笙都不敢惹,他才是上海滩黑帮老大

当时的上海虽然有多股黑帮势力,但是论威力,王亚樵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就连当时的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等等,都对王亚樵心生敬畏。

王亚樵,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很差,靠租种地主家的土地维持生计,但由于拖欠租金,父亲被人殴打还要向人赔罪。因为久居底层,深知底层人民生活之不易,也见惯了那些倚强凌弱、以富欺贫,所以王亚樵自幼便有一颗杀富济贫的心。

王亚樵幼年很聪明,喜欢读书,清朝末年参加科举考试时还曾取得前十名的好成绩。除了聪明会读书以外,王亚樵还具有非常强的领导组织能力,善于演讲,号召力强,这也奠定了他后期创建斧头帮的基础。

1921年,余诚把安徽旅沪同乡会交给了王亚樵,在王亚樵的领导下,同乡会迅速壮大,在此期间,入会人数高达十万人。

被日本人称为“魔鬼”, 杜月笙都不敢惹,他才是上海滩黑帮老大

汉代扬雄《法言·修身》中曾有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 。《易经·系辞下》中也作:"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意思就是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谄媚,与地位低的人交往不骄傲怠慢。

王亚樵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能够迅速吸引来这么多人,不单单是因为他的演讲能力出众,语言具有煽动性,更是因为他有一颗侠义之心,肯为朋友出头。曾经因为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王亚樵知道此事之后,命人打造了一百多把斧头,拎着斧头去为工人打抱不平,资本家见状当场就赔付了工人工资。

王亚樵为工人出头要回工资的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勇敢正义打动了很多人,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王亚樵带领的同乡会。此事传开之后,由于他们带着斧子为工人伸张了正义,所以王亚樵领导的这群人被称为斧头帮。

斧头帮迅速壮大,威震上海滩。由于王亚樵小时候受了太多地主的压迫,所以长大之后也非常痛恨贪官污吏,喜欢为人打抱不平。当时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

"暗杀之王",因为他特别擅长暗杀贪官污吏。

当时蒋介石无辜杀害了许多革命勇士,王亚樵看不惯他的做法,便多次参与暗杀国民党的重要官员。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戴笠回到家听到他的名字,第一反应就是检查家里有没有人,门窗有没有关好。相传王亚樵敲断了汪精卫的三根肋骨,上海滩有名的黑帮老大见了王亚樵都要绕道走,就连蒋介石都对王亚樵恨之入骨。

被日本人称为“魔鬼”, 杜月笙都不敢惹,他才是上海滩黑帮老大

但是王亚樵实际上并没有民间传的那么可怕,他不仅为工人打抱不平,还为当时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张学良战败从东北逃到上海,住在杜月笙家里。杜月笙跟张学良保证,在上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可以帮张学良摆平。但是说完之后,杜月笙又补充了一句,"不过,遇到王亚樵你可要小心。"可见当时王亚樵在上海的威慑力有多强。

被日本人称为“魔鬼”, 杜月笙都不敢惹,他才是上海滩黑帮老大

果然,张学良刚住下不久,就收到了王亚樵送的"大礼"——一枚拆了引信的炸弹。并且还留了三句话给他:要么重振旗鼓回东北抗日;要么自杀谢罪;要么就把自己所有财产捐给抗日前线。

杜月笙对王亚樵有所忌惮,知道王亚樵不只是在吓唬张学良,就劝张学良尽快离开,于是,很快张学良便偷偷离开了上海。

1932年,日本在战争中取得局部胜利,日本官员在天皇生日这天举办了"松湖战争胜利大会"。在中国境内举办战胜中国的胜利大会,每一个爱国志士都无法容忍,于是王亚樵又策划了一场暗杀行动。

当天基本上日本高层要员都会到场,正在日本官员在台上发表讲话的时候,突然台下一声巨响,一个暖瓶发生了爆炸,当场炸死炸伤日本十几名官员,其中包括日本当时的陆军大将白川义则,这件事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从此王亚樵又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民国第一杀手"。

被日本人称为“魔鬼”, 杜月笙都不敢惹,他才是上海滩黑帮老大

王亚樵创办的斧头帮在当时虽然是一股黑帮势力,是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民间力量。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不得不说他们还是为革命做出了贡献的,斧头帮最初的雏形是一个同乡会组织,目的是身处异乡的同乡人之间相互扶持,王亚樵的志向也是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斧头帮最开始出现也是为了要回拖欠的工资。可能他们的方法有失妥当,在当今法治社会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初心还是好的,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参考文献:

汉·杨雄《法言》

《易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