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个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可谓是争议不断,甚至大相径庭,夸他的人,说他是能臣,贬他的人,说他是奸雄,甚至奸贼。

在普通百姓的眼里,曹操是一个大奸臣,舞台上是个大白脸,阴险狡诈,残害忠良,挟天子以令诸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等等。

真实的曹操不是这个样子的。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一、曹操真的姓曹吗

其实曹操本来并不姓曹,应该姓夏侯。关于曹操的身世,最早在《三国志》中有记载;“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说的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太监曹腾的养子,还当了太尉。

裴松在《曹瞒传》中说:“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也就是说曹嵩本来并不姓曹,而是姓夏侯,由于过继给了太监曹腾当儿子,所以跟着改姓曹。自然曹嵩的儿子也姓了曹。曹操一直对夏侯氏以本家视之,陈寿所作《三国志》也是将夏侯氏与曹氏列为同传。

所以曹操其实本姓应该是夏侯而不是姓曹。那些所谓曹操的祖上是汉代开国大将曹参更是无稽之谈,只是后来文人想给当权的曹氏家族抹金而已。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二、曹操的文治与武功

  东汉末年,风云变幻,群雄并起,曹操凭借其文治武功在三国群雄并起的时代,成为一位耀眼的明星,并照耀了无数后来者。

(一)平定黄巾军叛乱,建立自己实力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专政,军伐割据,民不聊生,于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并渐渐席卷全国。这一年,也是曹操政治和军事生涯的开始。

曹操被任命为都骑尉负责带军镇压颍州的黄巾军。趁此良机,曹操大肆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组建了一支30万人的自己武装部队。随着实力的不断扩大,曹操也由都骑尉一路上升为镇东将军、兖州牧,占据了山东和河南的大片地盘。

公元192年,曹操率兵在山东寿张击败了号称百万黄巾军,平定了黄巾军叛乱,接受降兵30万人,接收黄巾军人口100余万,收编了黄巾军中的精锐,组建了自己的青州嫡系。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二)收服各路军伐,统一北方

公元193年,曹操平定黄巾军后接连击败刘详、袁术、陶

谦、吕布等军伐势力,迎接汉献帝于洛阳。后由于洛阳长年战乱,破败不堪,在曹操的建议下迁都许昌。这就是遭世人所诟病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至此开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致了袁术、张绣、袁绍等军伐的满,纷纷起兵进攻曹操。曹操在迎战各路军伐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事,步兵骑兵夹击奇袭张绣,活捉邓济大败袁术,斩杀吕布、陈宫,简直就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真正的敌人出现了,曹操最大的对手出现了,袁绍,世代公卿,曾经是反董卓的盟军统领,曹操曾经是他的小弟。袁绍出手,确实非同小可,一战就伤曹操十分之二三的军队,面对强大的袁军,曹操听从荀彧的建议,不与袁绍正面发生冲突,退守官渡,筑土挖坑,与袁绍一决胜负。不过依双方的实力对比,曹操赢面不大。

关键时候贵人出现了,许攸,曾是袁绍的谋士,因和同事郭图不和,被袁绍雪藏,反水星夜投奔了老同学曹操。许攸献计火烧袁绍的粮仓,曹操欣然采纳,果然断了袁绍的后跟,后勤保障供应不上,袁绍大败。自此,天下再没有军代能实力能与曹操相颉颃了。

随后,曹操轻松击败袁绍之子袁谭和袁尚,统一了北方。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三)屯田垦荒,恢复和发展生产

连年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面对这样残酷情况,曹操着力恢复生产。

曹操实行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每屯50人,由政府提供土地给他们耕种,收成由政府和农民按比例分成。实行屯田后,一年就增加了粮食100万斗,既安定了百姓生活,也解决了军粮问题。

曹操除了实行屯田制外,还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生活。随着生产的恢复,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四)变革旧制,任人为贤

曹操统一北方后,除了大力发展生产,还任用贤才,积极改革旧的官制、法制。

曹操对西汉以来一直只重门第、德行,不看重真才实学的选举用人制度,进行了改革,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真正唯才是举;建立了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制度,消除了宦官、外戚干政的局面;重视法制,让真正懂晓法制的官员掌握刑狱大事;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实现和平共处,互不侵袭。

曹操的一系列富国强兵政策,事业不断壮大,也为后来西晋打败西蜀和东吴奠定了基础。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五)重视文化,建安文学成就不凡

曹操一生豪爽大气,既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从他的诗文就可以看出,在他的倡导下建安文学充分发展,形成了不拘儒家礼法,追求自我解脱和自由的文坛风气。

明代张溥说曹操“帝王之家,文章瑰玮,前有曹魏,后有萧梁,然曹氏最称矣”。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三、对曹操误解的根源

曹操落得白脸奸贼的下场,主要是受了一部书的影响—《三国演义》。很多人完全把三国演义当成了三国的历史,觉得曹操就是书中所述的那样反复常,阴险狡诈。

虽然《三国演义》参照了大量的历史事实,但是是站在以汉为正统的角度所写的,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个人的主观感情在里面。作者是以拥汉,支刘,反曹,为基础,宣扬的是汉是正义的正统思想,把曹操用艺术的手术塑造成了一个自私自利,宁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的反而形象。

由于这本书写得实在太好了,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流传得实在太广了,里面的艺术印象深入了人心,所以导致曹操这位英雄被误解。

曹操也算是躺着中枪了。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四、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纵观曹操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叱咤风云,不仅对社会和国家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文学上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毛泽东同志对曹操评价很高,他曾经意味深长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经常吟咏曹操的诗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对他赞叹不已,并留下了“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足见英雄惺惺相惜之情。1954年夏天,在北戴河的时候就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

鲁迅先生也对曹操尊崇有加,称赞他“是一个英雄”。

曹操:我乃英雄,并非奸贼


五、启 示

曹操一生坎坷多变,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气魄和胆量,也得益于他的灵活多变。曹操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就大事业除了仰望星空的远大抱负外,还需要脚踏实地的不懈奋斗精神。

有远大抱负的人,才会经得起通往成功道路中的坎坷考验。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低头不是放弃,而是积聚力量东山再起。曹操善于根据形势衡量利弊、能屈能伸,勇于接受考验和历练,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最终成功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巨变时代要有成就大事的长远眼光。人生在世,凡目光短浅者,终究是走一步看一步,前途一片渺茫;有超前意识者,终会成为超越常人的成功人士。每个渴望建立功业的人都应该仔细品味曹操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