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并非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豪杰并起,征战不休。在这动荡的乱世之中,出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忠武侯”诸葛亮。

诸葛亮并非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建立蜀汉,五伐中原,六出祁山,一生征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淡泊名利,运筹帷幄,帮助刘备从四处流浪,寄人篱下到据地自立为蜀,和吴魏三足鼎立。成为智慧的化身,后人的楷模。并著有《前出师表》《后出题表》等文章流传千古。特别有名的《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真的只是一布躬耕于南阳的布衣吗?

诸葛亮并非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诸葛亮,字孔明,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山东徐州琅琊。其本姓葛,原是葛婴的后代,先祖追随汉文帝立有功,被封为诸县侯。后家庭由诸县迁至阳都,因阳者原有葛姓,人们便称其为“诸葛”以示和一般的平民有所区别,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复姓诸葛了。

诸葛亮并非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其实诸葛珪做过泰山郡的郡守。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诸葛亮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后因战乱,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到荆州投奔刘表。

诸葛亮并非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诸葛亮在荆州期间,因为叔父的关系结识了大量当地名流,比较出名的有“水镜先生”之称的庞德公司马徽、名士黄承彦、庞统、孟公威、徐庶、石广元等。诸葛亮常和他们读书吟诗,谈古论今,评论天下事。

诸葛亮并非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公元197年,诸葛亮的叔父去世,诸葛亮搬到了襄阳城西外20公里外的隆中村,在那里盖起了房子定居下来。自此,开始了诸葛亮长达10年的所谓“躬耕”生涯。

诸葛亮并非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诸葛亮在隆中村的十年时间真的是在务农从事三农工作吗?非也,非也,其实他大多数时间是在草堂内读书,或是和朋友相邀外出游历。所以刘备为了见他,来了两次他都在外游历未归,直到第三次来隆中才找到他,和他畅谈天大下势,共商天下大事。所以说诸葛亮并非是躬耕于南阳的布衣,只是打着务农旗号从事研究工作,而且研究成果还颇为丰富。

诸葛亮并非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诸葛亮在隆中固志成学,被司马徽称为“识时务之俊杰”。诸葛亮后来在《诫子书》中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