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穀雨是24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大約每年的4月19到21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我們就迎來了穀雨。


《群芳譜》說,「穀雨,谷得雨而生」。因為春雨的滋潤,農作物的播種生長也很順利。《72物候》說,「3月中,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在這裡下雨的雨讀得是第四聲,作動詞,用雨水來滋養穀物的意思。


那麼在這樣的雨季之後,天地會發生什麼樣的景象呢?


「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穀雨之後降雨量逐漸增多,浮萍開始生長,布穀鳥提醒人們播種,桑樹上見到戴勝鳥。


戴勝鳥的頭上有一部分羽毛是呈冠狀的,像頭上戴了一個裝飾一樣。古代有一種裝飾叫方勝,是女性戴在頭上的摺疊起來的飾品。戴勝鳥頭上天然的羽毛形成的結構就像方勝一樣,於是有了這個特別的名字。


穀雨三候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穀雨節氣,多雨,伴著雨聲,就像是一首春天協奏曲。雨降花落,落花流水共浮浮。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1

初候,萍始生

萍,水草也,與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隨風,故又曰漂。穀雨雨水充沛,浮萍開始生長。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2

二候,鳴鳩拂其羽

鳩,即鷹所化者布穀也。拂,過擊也。此時,布穀鳥拍動羽翼四處飛翔鳴叫,似在提醒人們開始播種。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3

三候,戴勝降於桑

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爾雅》中有注曰:“頭上有勝毛,此時恆在於桑,蓋蠶將生之候矣。”戴勝是一種頭頂有冠毛的黃白斑紋小鳥,棲息於農家種植的桑樹與麻樹之中。


穀雨風俗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1

穀雨茶

穀雨茶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那麼第一是誰呢?是明前茶,清明前採製的新茶叫“明前茶”,是新春的第一齣茶)經過了春天的洗禮,這波茶葉往往色澤翠綠,香氣怡人,那一縷縷的香,淌悠悠深巷,清酌一盞,靈味古傳。


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都對穀雨茶情有獨鍾,宋代大文豪蘇軾,在《留題顯聖寺》中寫道:“浮石已幹霜後水,焦坑閒試雨前茶。”明代的文徵明也在《閒興》中詩云:“莫道客來無供設,一杯陽羨雨前茶。”清代的鄭板橋在自己的《七言詩》中,也有“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的詩句。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2

禁蠍咒符

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所以便有了穀雨“禁蠍”的民俗,這是老百姓希望驅除害蟲,渴望豐收平安的一份心情。山西、陝西、山東一帶很常見這種民俗,通常是通過“畫符”的方式來“禁蠍”。


清乾隆六年《夏津縣誌》記:"穀雨,硃砂書符禁蠍。”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3

殺五毒

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4

漁家祭海

穀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民間流傳“騎著穀雨上網場”一說。


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穀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場面十分隆重。山晚樵漁間迴環的是擋也擋不住的穀雨的氣息。


穀雨養心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過了穀雨之後,我們就會進入立夏。


立夏有一半已經落到了巳火這個階段。巳火和丙火,以及後面的午火丁火,都代表了心腦血管相關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在穀雨這個節氣做好心腦血管病的預防工作和調理工作。


首先,心臟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是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這一點毫無疑問。


李梃在《醫學入門》中說:「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


古人認為,我們的心臟不僅僅有肉身之心,而且它還與我們的精神意識狀態密切相關,也就意味著心主神明。


我們現在在日常語言中,也能感受到心這個詞語所代表的力量。比如說我們說要圍繞中心、做最核心的事情、中心,其實這都體現了心這個詞語在五臟六腑中最關鍵的作用。


它是所有血脈共同的樞紐。無論是脾肺腎肝膽,所有的氣血都要匯聚到心臟這裡,在心臟這裡進行分配,所有的氣血都要從這裡出發,前往所有的臟腑,同時心也會收集每個臟腑發來的信息,然後對它加以調整。


心又和人的精神密切相關。當我們說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好的時候,我們說他心明眼亮、心氣高、心量大。其實這都說明這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不錯、氣志昂揚,做事情非常清晰。我們這裡都用了帶有心的詞語來描繪他。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血就是血液。脈,即是脈管,又稱經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通道。


《靈樞.本神》中說「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稱心藏神。「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神隨著個體的發育、成長、消亡而發生發展和消亡,它是先天精氣所化生,胚胎形成的時候,生命之神也就產生了。


「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在這裡舍的意思就是居住的意思。心臟不僅僅包含肉身之心,它還包含了精神氣質心理方面的無形之心。


年年都有穀雨,今年格外要注意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溼氣是身體的垃圾,疾病的溫床,它和寒在一起會變成寒溼,和熱在一起會變成溼熱,和痰在一起會變成痰溼,我們人體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溼氣也是水,溼氣是多餘的水,過量的水,沒有良好的運轉到周身,沒有很好地參與到氣的循環中的水。


溼氣是身體的垃圾,身體垃圾多了,正氣相對就少了。這次新冠肺炎患者裡,也是溼毒重,溼毒化熱明顯。


以下截圖源自南方日報對溫敏勇大夫的採訪,身在武漢的溫敏勇是廣中醫一附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中醫內科學(ICU)副主任中醫師。1月27日大年初三,他就率隊“出征”,進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先後接管二個病區共69張床位,主收重症患者,實現了100%中醫藥干預,大部分患者好轉,已累計出院和轉出30多人。


穀雨節氣,順應天時,健脾祛溼,疏肝清火,養生補為重


這裡說的溼毒,比普通的溼氣還要更嚴重,是溼氣停留的太久了,是身體的溼氣和時疫(環境的細菌、病毒),捆綁在一起,病毒在正氣少的地方更容易生存和進化。


如果你只是身體有溼氣,氣血運轉會慢,陽氣也容易滯住,它就像黏糊糊髒兮兮的水,會把身體新產生的能量和要排出去的垃圾,都給困在身體裡面,讓身體環境越來越髒。這樣如果在往常,只是整個身體代謝會下降,但是如果在現在,有疫病的情況,身體就更容易被病毒所侵害。


在白巖松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時,張大夫也打了個比方,如果一個屋子裡垃圾很多,生了很多蟲子,總是殺蟲子是殺不完的,需要把屋子裡的垃圾清理掉,蟲子沒有合適的生長空間,自然就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