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

陳矩(1539年-1607年),字萬化,號麟岡,北直隸安肅縣(今河北徐水縣安肅鎮麒麟店村人)人。明朝中後期賢宦,官至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提督東廠。他為人廉潔,力主安靜,矯正時弊,在任內成功處理了“妖書案”,穩定朝局。死後被明神宗諭祭九壇,祠額為“清忠”。

明朝,由於有了東廠和西廠的存在,出現了很多權力特別大的宦官,如劉瑾、魏忠賢等人,這些宦官利用手中的權力耀武揚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朝廷之上,呼風喚雨,將整個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導致天下人民怨沸騰,最終被皇帝處死,落得個可悲可憐的悽慘下場。

歷史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在明朝那麼的宦官之中,還是存在一些品行良好的宦官。陳矩就是其中的一位。大明萬曆年間的文學家沈德符在自己所寫的《萬曆野獲編》這樣評價到:“今則今上癸卯,陳矩亦以印帶廠,而俶生光事起,時次相沈歸德幾不免,亦賴矩力,抗諸異說而得解。蓋二權並在一人,故能迴天乃爾。”更為重要的是,陳矩還經常有話直說,特別是跟明神宗有關的話,往往都會隨事進諫,匡正神宗的失德。

明神宗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懶皇帝,長達28年沒有上朝議事,除了跟當時明朝政府的官僚制度有關之外,陳矩在其中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是換做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奸臣,絕對會是另外的局面。

陳矩與明神宗時期的首輔張居正一起,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恩威並施,方圓有度,明王朝也在這時候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張居正死後,陳矩不忘初心,秉承了一貫的作風,並且深刻地影響了身邊人,比如他的門下有個叫做“劉若愚”的宦官,就深受其影響,為人正直,好學有文,寫下了記錄太監的《酌中志》,是很珍貴的資料。

歷史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

圖片來源與影視

陳矩一生清廉有加,在其臨死前,將自己的身後事做了簡單的安排。以上種種行為,使得他名聲遠揚,成為歷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在他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都有人祭拜!而明神宗有感於他所做出的貢獻,就對他的家裡人做出了一定補償,讓其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與回報。

陳矩用一生的經歷來證明作為宦官也是可以有大作為的,並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壞人。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