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一談到規則自由這些詞彙,家長們肯定都會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並且不希望整天因為這些規則心煩,希望孩子能夠自由快樂,但是父母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從一生下來我們並沒有絕對的自由,上學要聽老師的管教,上了班以後要聽領導的安排。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但是這個規則責任意識是從生下來就明白的麼?其實不是,這是在我們一天一天的成長中孩子漸漸明白的,在一天天的日子裡養成的,但是有的家長卻在說,自己的孩子本來生活的好好地,為什麼一定要用這種規則去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壓制呢?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其實說到這個問題我們要明白兩個問題,首先就是我們這種所謂的規則有沒有遵循孩子的發展,第二就是在孩子發展並且執行規則的過程中,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身心特點?這兩點都沒有做到的情況下,自然就會發展成為孩子在一旁哭鬧不停,大人在一旁罵孩子,然後變得就是爭吵不休,因此大人們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這個規則不是一個好東西,其實這是因為家長們找錯了原因,並且為了解開各位家長對於規則的誤解,我們九天就先來說一說對於才三四的孩子才說,這個規則到底意味著什麼?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規則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意味著有規律的生活,並且在這個規律的生活中讓孩子明白並且熟悉生活的程序,習慣這種生活之後,就是逐漸在習慣中建立起這個家庭自己獨有的規則,比如簡單的吃飯一定要做在凳子上,而不是隨便蹲在地上就可以吃,規定就意味著只有這一種選擇,其他的都不行,這樣養成習慣之後孩子們就不會覺得這是一種禁止的行為。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而且規則也意味著安全,是孩子不能觸碰電源,孩子不能自己隨便爬上爬下,孩子不能做危險的事情讓自己受傷麼?並不是,我們要和方便成人便利設立規則去限制孩子要區別開,我們要做的是儘量保證家裡的安全,桌子角要包好,電源要用蓋子蓋上,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的身後說不允許你做這個,不允許孩子做那個。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其實說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這規則不是為了限制孩子的自由,也不是整天對著孩子說不,而是要讓孩子在規則的範圍之內建立自己的良好習慣,學會和別人互動還一定是要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如果規則變成了方便家長自己的利益,那家庭時時刻刻都有新規則出現,這樣孩子自然也不會接受。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比如之前有一則新聞說,有一個才兩歲的孩子,習慣了在家裡撕錢,一開始是一塊,五塊的,後面就變成了一定要撕一百元的,家長不給就哭鬧個沒完,當媽的這才著急,說這以後再慣下去那這孩子遲早把家裡的錢都撕光,這才開始制止孩子的行為。其實在這件事情上,家長們一開始是並沒有制止孩子的,只有在孩子做的事情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自己利益的時候,才發現變嚴重要下決心改掉孩子的壞毛病了。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就應該從一開始就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是錢,不是你的玩具,但是因為孩子才兩三歲孩子的理解能力還差點火候,所以家長們只能儘可能的給孩子講明白,這是我們一定要面對的現實。而當我們和孩子出現了衝突的時候,一定要溫柔的解決。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溫柔的解決不是讓孩子說幾句好話你就當沒事人一樣,而是溫柔堅定,這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首先不和孩子吵架,吵架雙方的情緒都得不到控制,有可能孩子還要挨你一巴掌,你可以溫柔的從孩子的角度用愛,用語言來和孩子合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的底線要為孩子降低,該讓孩子完成的一點都不能少。而不是直接讓你站在孩子的對立面上對孩子說不行!

如何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限制自由,家長需要溫柔堅定的做這些事

最後就是讓孩子覺得,這個規則並不是限制他,而是儘可能的讓孩子認同這個規則,並且接受這個規則,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覺得這是媽媽對我愛的限制,而不是為了禁止我的自由,讓孩子也能在成長中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才是最好的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