唆使顺治出家为僧的行森,究竟有何目的,最终结局怎样?

顺治十四年,贵妃董鄂氏生下皇四子(和硕荣亲王),彼时的顺治虽说并非初为人父,膝下已有牛钮(夭折)、福全、玄烨3个儿子,但他却极度惊喜,立即昭告董鄂妃之子为“皇第一子”,并大赦天下,令文武群臣献礼,清宫之内一片欢腾。然而,大张旗鼓的庆贺还没有结束,仅2个月大的小阿哥竟然一夕夭折。顺治心境,由此大改。

唆使顺治出家为僧的行森,究竟有何目的,最终结局怎样?

是年,顺治游走南苑佛寺,开始接触僧人,并修建万善殿、千圣殿,专一供奉佛像佛塔,召见各处名僧。顺治十五年,在憨璞和尚的推荐下,顺治得知江南有位名僧通琇和尚,其人才华、修持俱高深,故遣使下江南召入宫中。

通琇和尚受顺治厚待,赐黄衣、金印,封“大觉禅师”,待通琇和尚回返时,顺治问“和尚座下有可语上首否”,通琇举荐弟子行森。顺治十六年,顺治召行森入宫,行森最擅偈语,二人“召对甚契”,行森由此留在万善殿。

唆使顺治出家为僧的行森,究竟有何目的,最终结局怎样?

彼时,被召入宫城的高僧有很多,但诸人皆来去匆匆心念佛寺,唯行森不同,他似乎有意迎合顺治要长久留下。一年之后,董鄂妃病死,承受巨大悲恸的顺治,竟动了出家的念头。行森察觉后不仅没有劝阻,反而极力游说,说顺治前世就是修行佛子。

若这一世想解脱,就应该接续前世未完之愿望,遁入佛门。如此,顺治下定决心,行森趁热打铁,赶紧“为上净发”,未免反悔先剃了再说。消息传来,孝庄太后大怒,远在山门的通琇和尚闻讯,亦大惊,遂奔赴宫城“命众集薪烧之”,当场就要烧死行森。

唆使顺治出家为僧的行森,究竟有何目的,最终结局怎样?

在通琇和尚的力劝下,福临才忽然醒悟,答应蓄发,继续为君。从通琇和尚的反应来看,行森游说顺治出家为其剃度,实在“居心不良”。佛门讲究因果,亦讲究“功德”,于僧人来说,功德要想大,名声要想高,就得多度化。

而度化一个君王,将形成“轰动效应”,成“无量之功德”,这即是行森的真正目的。当然,行森毕竟是个出家人,一心向佛的福临,并没有允许通琇和尚烧死他,而是将其放回山门。福临死后,行森再次入宫为其秉烛举火,主持火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