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清晨5:30起床,為了到觀景臺看看早晨的苗寨。事實,在貴州的每一天,都是這個點起來,因為要趕路。本來今天可以睡得晚一些,但是既然來了,不去看看山村裡的晨霧,總覺得是種浪費啊。與同行的一位團友一起從小路走到了觀景臺。到了觀景臺的時間是六點多一點,剛剛好的時間,太陽還躲在山的後面,此時的光線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是絕佳的。

晨霧在山間繚繞,清晨的苗寨很安靜,觀景臺上人也不多,很舒服。有裊裊炊煙升起,偶爾聽到公雞打鳴之聲,就是一所小山村應有的晨間時光。霧氣在山腰遊動,太陽快要冒出了山頭,已經有陽光照在另一側的山坡上,甜美溫馨。山巒呈現出淡淡的藍色, 尤如水墨丹青。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苗家女子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同行團友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太陽昇出了山頭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合歡花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回到住宿地吃過早飯,看時間還早,想要看看白天的白水河與風雨橋,又走了出來

清晨陽光照射下的白水河,清澈。河水是深綠色,與風雨橋及山上的苗家建築互為點綴,非常美麗。我覺得比昨晚感受到的要好。昨晚的苗寨,太過喧囂,讓人無法體會到苗寨之美。而今晨,安靜的西江,用它的河流,房屋和廊橋告訴我,美麗是要用時光沉澱,用內心去感觸,用眼光去發現。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喜歡這些風雨橋,安靜下來的樣子真可愛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如虹臥波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家在青山綠水間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這幢建築不知誰蓋的,與整體苗寨格格不入,不過結實。只能說是歷史的產物,也是歷史的見證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充滿煙火氣的早晨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苗家人載歌載舞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看看這是什麼?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打餈粑羅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打完餈粑,我們就要離開西江千戶苗寨。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七號風雨廊橋,也是這最古的一座廊橋,就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帶著這裡的苗家繼續努力奮進。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古樸的橋身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出大門口敬十二道酒的苗家人,據說這是苗簇的敬客之道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從苗寨回到貴陽,同行的團友們各自分開。感謝大家,能在一起相聚數日,從此,山高水長,各自珍重。若有緣,也許還會相遇。ヾ(❀╹◡╹)ノ~

今晚住貴山大酒店,到酒店休息片刻,看看時間尚早,一心念叨著要看看甲秀樓,趕緊地出門。導航看沒多少路,約一公里左右,步行前往。

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從古到今甲秀樓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葺。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它是貴陽曆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上的標誌。

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明萬曆年間(1573—1620)巡撫江東之於此築堤聯結南岸,並建一樓以培風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橋銜接兩岸。

天啟元年(1621年)焚燬,總督朱燮元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田雯重建,並恢復原名。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 “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首先看到的是這個牌坊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然後是涵碧亭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過了涵碧亭,便看到甲秀樓矗立在前方。秀麗挺拔,落落大方,喜歡!三層三簷四角攢尖頂的建築,很有創意,兩層的花格窗也各不相同。只是甲秀樓兩邊進入樓梯裝了阻擋門被鎖上了,無法靠近了觀看。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留個影,證明自己來過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5)

南明河上漂亮的甲秀樓,我已經等不到華燈齊放了。唯覺遺憾的是周邊的高樓太多,有礙觀賞。我們城市的發展,總是以犧牲某些東西來作為代價,卻不知,我們放棄的,也許是以後最值得懷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