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見真章》小柯:藝術是船,商業是水

《跨界見真章》小柯:藝術是船,商業是水


在3月23日播出的節目中,小柯作為《跨界見真章》第二季的嘉賓,分享了他在商業探索中逐漸學會平衡藝術與商業關係的跨界歷程。

2012年,內地音樂人轉行的消息頻出。宋柯進軍餐飲界;高曉松變身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而小柯,卻自掏腰包辦起了並不被人看好的小劇場。這種在別人看來“不靠譜”的事,小柯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

《跨界見真章》小柯:藝術是船,商業是水


P1 做劇場:要音樂,不要資本

此前,小柯開過唱片公司,也辦過音樂學校。但兩次創業都因理念與商業邏輯發生衝突,以失敗告終。這一次,小柯將目光鎖定在了音樂劇上。

在辦劇場之前,小柯去問了好友畢勝,“老畢,我做這麼一個事兒你覺得怎麼樣?”畢勝毫不客氣地說,“不靠譜兒。既然是做劇場,其實一方面是業務,一方面是管理。”

雖然之前也涉足過音樂劇,但演音樂劇和自己辦劇場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作為創作者,小柯只需要考慮作品質量,但作為管理者,小柯還要思考整個劇場如何生存。

近年來,戲劇市場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資本市場開始關注這片領域。據統計,2016年中國演出市場總體規模達到460.11億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從前特立獨行的小劇場都紛紛擁抱資本。

但小柯沒有,他甚至還因為音樂劇拒絕了很多商業合作。

早在三四年前,就有公司想把他的音樂劇改編成電影。小柯也曾動過心,“我心裡也會有很多波動。比如有人用《因為愛情》註冊了電影名稱,甚至去報的故事大綱都跟我的音樂劇很相似。有人跟我說,你看你不抓緊別人都幹了。”

但即便內心有掙扎,小柯還是選擇了拒絕資本。“有些事兒不能跟風,要有自己的態度和觀察事情的能力。我覺得一件好的事情,一定是從起心動念的那一瞬間,光的顏色就是對的。”

對於資本這件事,小柯想得很清楚。“你和資本的接觸是需要時機的。一是你有需求,你需要錢來做一件事情;二是資本需求,它需要有一個載體來使資本放大,這兩者碰在一起才對。但我現在不需要。”

“那你該怎麼生存下去呢?你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主持人章豔問道。“核心競爭力就是內容的創造力。”小柯回答地很篤定。

“你覺得僅靠這一點就能打動所有人嗎?商業的運作是有商業規律的。”面對主持人章豔帶著質疑的追問,小柯的回答是“商業的運作其實是把你架上一輛飛馳的馬車,它很顛簸的。”

小柯認為現在所謂的資本市場,大家都想用最簡單、最快的方式把事情做成,但這樣就會變質。小柯在節目中談到:“藝術是船,商業是水,水託著船才會往前走。但是當商業成就了很大的水,當中卻是一艘破船的時候,照樣沒人坐。”小柯看似拒絕一切,但實則很清楚引入資本對他堅持的音樂劇意味著什麼。

小柯的堅持,收穫了市場和觀眾的肯定。劇場一年演出多達200次,即使市場上大浪淘沙,小柯依舊帶領劇場站穩了腳跟。

《跨界見真章》小柯:藝術是船,商業是水

P2 獨立開闢新市場

隨著熱門原創劇目越來越多,小柯劇場逐漸樹立起品牌,經營狀況從低迷轉向火熱。而小柯也開始渴望開闢更大的天地。

2017年9月,小柯帶團隊到外地巡演。沒有演出商,也沒有宣傳。這是劇場自成立以來,第一次獨立的商業探索。

當被問到為什麼不找演出商時,小柯說他有兩點不信任。“第一,演出商為了賣票會製造很多假象;第二,即便這次找了演出商,下次還是避免不了要靠自己。”

這種在同行看來是“神經病”的做法背後,小柯有著自己的商業邏輯。“地域是有文化差異的。”小柯認為與市場接觸,重要的不是售票情況,而是演員跟觀眾一起完成演出時的氣場。“演員和觀眾的互動能夠證明一個戲是否能站住腳。

事實證明,小柯的堅持是對的。劇場演出順利落幕,觀眾們讚不絕口。

不管是做音樂還是音樂劇,小柯都把內容放在首位。“相比於痛苦地快速賺錢從而獲得快樂,我更願意快樂地慢慢賺錢。”小柯說他寧願笨拙地在一個城市深耕細作,也不願意被商業的氣質所裹挾。堅持用好的內容打動觀眾,也許本身就是小柯的商業信條。

下一期節目中,知名演員,製片人——高亞麟,將做客《跨界見真章》。從演員跨界成為製片人,高亞麟是如何一步步提升專業性的?面對尚不完善的影視圈,他又是用何種方式佈局產業?

3月30日(週六)22:46,CCTV-2央視財經頻道,《跨界見真章》帶您一起探索高亞麟的“跨界人生”。

《跨界見真章》小柯:藝術是船,商業是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