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著的書為何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

乍一聽這個題目,不熟悉的讀者肯定會很疑惑,一本書的書名不是想怎麼起就怎麼起嗎?再說了,韓非的書,叫做《韓非子》不是在正常不過了嗎?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回顧與韓非同時期的那些人物的著作,會發現

《韓非子》一書的起名並不符合當時的書籍命名慣例

難道是《韓非子》不走尋常路,不遵循當時的起名慣例,給自己起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名字?其實也不然。如果我們搜尋史書,會發現其實韓非著的書之所以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其實是與一個歷史人物和一種思想潮流密不可分的。

下面就為大家詳細梳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來看一看韓非所著的書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的歷史原因。

韓非著的書為何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

《韓非子》一書書影

一、春秋戰國時期諸子書起名慣例

讓我們先看一下與韓非處於同一時代——春秋戰國——的其他人的書都是如何命名的。

春秋戰國,湧起諸子百家。他們不但收徒教學、進行政治活動,還著書立說。他們所著的書,被稱為諸子書。如老聃所著之書叫《老子》,孟軻所著書叫《孟子》,荀卿的叫《荀子》,管仲、莊周、墨翟、申不害等人的書分別叫《管子》、《莊子》、《墨子》、《申子》。

可以發現,諸子書的起名是有慣例的,那就是在“姓”氏後加一“子”字。“姓”很好理解,但是“子”是什麼意思呢?“子”是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子”是尊稱,因某人地位高、學問大,所以尊稱為“子”。如當時有個很厲害的人姓“李”,他所著的書很大概率就會叫“李子”,若姓“趙”,就會叫做“趙子”。

韓非著的書為何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

諸子百家

可見,先秦子書的書名是有慣例可依循的,是以《姓+子》的方式來命名的。既然如此,那麼依循慣例,韓非所著之書理應叫《韓子》。但我們知道,現在市面上見到的韓非的書、以及學者們在學術活動中對韓非所著書的叫法,都不是《韓子》,而是《韓非子》,這是什麼原因呢?

二、《韓非子》一書書名的變遷。

《韓非子》是古人起的名,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古人都是怎麼稱呼韓非的書的吧!

1、韓非之書剛成書時叫做《韓子》。

一書的書名,肯定是在成書時起的。《韓非子》是何時成書的呢?關於《韓非子》一書的成書時間,一般有四種觀點:

(1)、韓非子及其後學編訂。如鄭良樹先生就說編者是韓非的“學生或後學”。

(2)、由秦朝管理圖書的御史編定。張覺先生說:“《韓子》應在公元前230年到208年間已由秦朝的御史編定成書”、“而到漢朝文帝、武帝之時,它已廣為流傳了。”

(3)、《韓子》的基本的面貌在秦滅六國之後已整理編成,成為秦皇室圖書館的藏書。李斯也參與了這樣的工作,書最後的校定者則是劉向。

(4)、在漢初的民間已有一些初步編就的韓非著作,但仍無《韓子》一書。《韓子》的編者是劉向。

對此我們不仔細追究,只取個大概時間,暫以漢代為例,來看看韓非所著書的名字。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司馬遷稱韓非為“韓子”:“申子、韓子皆著書,傳於後世,學者多有。餘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說難》是《韓非子》中的一篇文章,所以《史記》所說的“韓子”即當今的“韓非子”。再來看《漢書》。

韓非著的書為何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

《漢書·藝文志》雲:“《韓子》五十五篇。名非,韓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殺之。”

韓國的公子,名字為“非”,使秦,李斯害而殺之。有這樣的標籤,除了戰國時期的韓國貴公子、法家代表人物韓非,還能有誰?由此可知,韓非的書在漢朝時是依循先秦子書起名慣例,叫做《韓子》的

起名時叫《韓子》,現在叫《韓非子》,名字應是在某個朝代才更改的。

2、從宋至清,《韓子》漸漸改名為《韓非子》。

但是是什麼時候改的呢?因何而改呢?讓我們從歷史資料中尋找線索。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因襲劉向《別錄》、劉歆《七略》之舊,著錄“《韓子》五十五篇”。

梁阮孝緒《七錄》稱“《韓子》二十卷”。

《北史·公孫表傳》說“韓非書二十卷”。

再之後的,《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以及宋代鄭樵《通志·藝文略》等,都記錄到“《韓子》二十卷”。

可見至宋朝時,史書仍以《韓子》命名

至南宋時,有韓非子刻本面世,原書已佚,但明清時有此書的影抄本和仿刻本。如清嘉慶二十三年吳影宋乾道黃三八郎刻本韓非子,吳鼐將其題為《乾道本韓非子廿卷》。由《乾道本韓非子廿卷》,可發現至南宋時,《韓子》已變為《韓非子》

韓非著的書為何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

《二十四史》

但也不是絕對的。如明代有《韓子迂評》一書,就仍以《韓子》稱之,而此書的底本是元代的。甚至到了1960年,梁啟雄出版《韓非子》的書,仍叫做《韓子淺解》,仍以《韓子》命名。可見,南宋以後,仍有以《韓子》為書名的潮流

由以上資料,可梳理出一個大概,那就是自漢朝至宋朝,都叫《韓子》,到了宋,才改名《韓非子》的。但是在宋代以後,還有史書稱韓非子書的舊名《韓子》,也就是說,宋以後,《韓子》與《韓非子》是並用的,書名並未能固定下來。可以說,《韓非子》的改名工作是從宋一直延續到清的,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並非一蹴而就的

相比於書名的更改,韓非子這個人的人名倒改得很快。清人董正位《<歸震川先生全集>序》雲:

“唐之中葉稱韓子,而與韓子同時者有柳子厚、李習之。”

在唐朝,出了一個有名的人物叫韓愈,與柳宗元、李翱時同一時期的人。

韓愈在唐之中葉被尊稱為“韓子”。有兩個“韓子”可不得了,容易混淆。於是,原來的“韓子”——韓非子——就只能被迫改尊稱,叫做韓非子了。

三、為何《韓非子》一書會在宋以後漸漸改名

韓非、韓愈都算是名人,且韓非所處朝代更早,為何非要是韓非這個“先人”改名,而不是韓愈這個“後人”改名呢?


韓非著的書為何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

韓愈畫像

1、首先,是韓愈的成就更高、地位更高。韓愈的主要成就包括:

第一、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六朝駢文堆砌辭藻、華麗而空洞,用駢文來寫文章,很多意思都難以表達出來。韓愈欲糾此風,便倡導古文。而由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建立了新的散文文體形式,突破了很多文體的限制和規則,這在今後的文學之中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第二、韓愈是儒家文化堅定的傳承者。韓愈不光倡導古文,還一直致力於儒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如他的《原人》、《原道》等文章,都極力推尊儒學。而儒學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就是正統思想。

第三、韓愈是文學鉅子。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拋棄其他的成就,但就韓愈的文學成就來說,他也足可以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宋明理學的推波助瀾

宋明理學雖然是宋、明兩朝興起的,但宋明理學家卻十分推崇韓愈,認韓愈為宋明理學的先驅。一旦論及宋明理學,必從韓愈、李翱等唐代人物談起。宋明理學又是宋、明的主流思想,甚至連當朝皇帝都信奉理學思想。在宋明理學家的推波助瀾下,韓愈的地位自然高於韓非。

韓非著的書為何不叫《韓子》,而要叫《韓非子》?

宋明理學代表人物

3、《韓非子》本身的思想不容於唐宋元明清。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家文化地位猛增。韓非持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不共戴天。韓愈沒出現之前,《韓非子》尚可保持原樣。韓愈出現後,被尊稱為“韓子”,此時,韓非自然沒有資格稱為“韓子”,故而只得改名為“韓非子”,其所著書也漸漸改為《韓非子》。

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說,《韓非子》改名一事應分為兩部分,一是人名的變遷,一是書名的變遷

韓非子這個人的人名變遷相對簡單。在司馬遷的時候還稱為“韓子”,至唐韓愈出,因韓愈影響大、地位高,“韓子”便用來稱謂韓愈,韓非子只能由原來的“韓子”改名為“韓非子”。

《韓非子》這本書的書名變遷較為複雜。在班固的時候還稱為《韓子》,至唐韓愈出,名字才漸漸改變,但宋朝時史書仍稱《韓子》,之後明清時期,《韓子》、《韓非子》混用。至清時,《韓非子》漸成主流,但《韓子》仍有少部分人還在用。再往後,就統一以《韓非子》為書名了。而之所以書名不如人名那樣改變的迅速,是因為

韓愈所著的書也是依循唐代書名的習慣,叫做《韓昌黎文集》,而非春秋戰國時的慣例,以“姓”加“子”的方式來命名。韓非與韓愈所著的書的書名不相重複,故韓非所著書《韓子》就不必一蹴而就的就改換掉書名名字,而是可以從宋一直延續到清,慢慢改換的

參考文獻:

《韓非子》、《史記》、《漢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通志·藝文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