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读余秀华《我们爱过又忘记》

有一次跟同事提起余秀华,她一脸困惑,不知道余秀华是谁。我说就是那个脑瘫诗人啊?她仍旧摇头,我只得说就是那个写了“穿过半个中国来睡你”的脑瘫女诗人啊。同事终于作恍然状,说好像听过这句诗,有点印象。我想,可能很多人都跟我的同事一样知道余秀华,就是源于她那首有点惊世骇俗的诗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吧。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 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读余秀华《我们爱过又忘记》


在我们这种提到性,最多隐秘地止于《金瓶梅》的含蓄文化氛围里,“睡你”这样一个非常粗鄙的,带着恶狠狠的情绪,赤裸裸发泄生理需求般的词语,就如同烧熟的油里落入的一滴水,四处爆溅,令人闪躲不及。我当年初遇这首诗的时候也是被这份直白的大胆留下了深刻印象。从2014年余秀华在《诗刊》上发表她的第一首诗开始,她分别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各出了一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正是她2016年出版的第三本诗集。

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读余秀华《我们爱过又忘记》

余秀华的作品


《我们爱过又忘记》里很多诗意是对生活状态的一些抱怨,比如《美好的生活是坐下来,把字打上去》里春风又绿江南岸般爱的一期一会----“生活的丰盈推挤着我,如同大地,从内心发出的潮汐,那时候,人适时苍翠一次”;

《告白,或一个脑瘫者的自言自语》里和富裕的秋天遇见,却已是该凋零的开始的感慨“从河边走过,我是怀抱云影和石头的人。我在水里的影子被风吹乱,也被风合拢。你知道的,有多少温暖的事情啊:存在,生长。病了,复原。和富裕的秋天遇见。甚至,爱”。

也有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的无病呻吟:《桃花又要开了》“何妨这人世,薄了又薄”;《异乡》“枯黄的,向日葵,河流,太阳.天空也是黄的.我要在这里安身立命,安身立命啊!谁让我典当了故乡,祠堂,坟墓?......一个人浩荡的哭泣最后是粉尘,在这绝望的渺小和轻薄里,我想多死一次,多死一次啊,再死一次”。

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读余秀华《我们爱过又忘记》

作为一个脑瘫诗人余秀华,可能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才华与脑瘫二选一的话,她会选哪个?

2015年在《鲁豫有约》里,余秀华毫不犹豫地说想做一个正常人,但到2017年的《朗读者》时,她犹豫之后说,她还是选择现在的境况。

三年间,她经历了很多,内心折射出来的诗句自有不同。当董卿在《朗读者》里问她为什么写这么多爱情诗时,她毫不避讳地说“缺什么补什么呀。”

的确,她的爱情诗是她所有幻想结出的累累硕果,沉甸甸地结在她摇摇晃晃,并不结实的身体之上。她必须把它们采摘下来,用文字记录,用诗歌纾解,用发表宣泄。

经历过从无名村妇到爆红诗人,从婚姻围城里走到城外,母亲患病至离世,《我们爱过又忘记》虽然重点还是“爱情”,但字里行间相较前两本诗集感觉收敛许多,有了很多隐秘的抒情。

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读余秀华《我们爱过又忘记》

从未消失过的强烈自卑心理,让她像《点种》的那颗花生米,总是怀揣卑微的爱情。“一颗花生不经意碎在手心了 我被一句哭喊惊得乱了步伐 谁在红纱帐里枯坐了一个冬天 爱情敲了一下门 你一个惊喜,就粉身碎骨”

《给你》是在《朗读者》里献给那些爱过和即将走进她生命里的人的诗:“我爱你。我想抱着你 抱你在人世里被销蚀的肉体 我原谅你 为了她们一次次伤害我 因为我爱你 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 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 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 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经过枯坐红纱帐后的反省,卑微而无奈的余秀华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等待爱人的暮年到来。

“遇见你以后,你不停地爱别人,一个接一个我没有资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所以一直活着,是为等你年暮等人群散尽,等你灵魂的火焰变为灰烬”

她在《晚秋》里用“”你孕育的果实的核是我爱你的全部秘密“”喊出’所以我愿意在与你相遇的路上奔波,并以此,耗尽我的后半生”“能够盯着你看就是快乐,仿佛垂下去的果实凝视大地。现在,还不能把一颗果实的核说出来。如同神谕,如同箴言,等你暮年的到来”。

在《阿乐,你又不幸地被我想起》里说“我要下了你的暮年,从现在开始酿酒”;在《火车是在通向你的路上》写下“我希望慢些,再慢些再一次深入万物内部抚摸光明,黑暗。山脊,河流慢些,再慢些已经用惯的爱的次序要重新组合慢些,再慢些哪怕抵达你的时候已经暮年”。

这些在《我们爱过又忘记》里,频繁出现的“暮年”,是否表示着诗人日渐疲惫,不再蛮横地使出全力地去争取,从而改为与自己妥协并自我抚慰呢?从“跨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的豪气,到“我的身体里有暮色升起”,即使是再有激情的人总也会有火苗微弱的时刻吧。就像她一首名叫《在阳光下点一支蜡烛》“那些在阳光里扑腾的小火苗,本身就是熄灭。”

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读余秀华《我们爱过又忘记》


我认为诗歌就是某个思想火花的瞬间爆发。我年轻时写的诗,现在再读,我往往记不得是什么事件激发了这种情绪。诗句蕴藏的诗意就像一颗流星划过脑际,如果自我捕捉都有难度,更何况读者呢?读诗,也许更多的是需要有过同样心灵颤抖过的碰撞,才会像一首歌唱到你心里,表达出了你心底的某种情绪。

余秀华用几千首诗来呐喊心底对爱的渴望对正常身体的向往。读整本《我们爱过又忘记》,它的重心就只在于《我什么都不缺我只缺爱》,因为对她而言“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她的诗歌真的只写自己。但是她说“诗歌通向灵魂。灵魂只能被自己了解,诗歌不写自己能写谁?”

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读余秀华《我们爱过又忘记》

余秀华用几千首诗来呐喊心底对爱的渴望对正常身体的向往(图片来自网络)


“我幻想尘世里一百个男人,都是你的分身一个,弃我而去我仅有百分之一的疼。我有耐心疼一百次,直到所有的疼骄傲地站进夜晚,把月光返回半空”《何须多言》呢?虽然我已不读爱情诗,但至少在余秀华密集的反复吟唱的爱情渴望里,或许能给那些在爱情里挣扎与迷惘中等待的人,找到缓解疼痛与自愈的能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