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微信好友只有5个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那些微信好友只有5个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用微信聊天久了,不知不觉也总结出几个现象。

比如“在吗”通常是要麻烦对方事情,“我去xx了”则往往用来委婉结束对话。

当然了,还有一些则是比较内涵的潜台词,比如“你没事吧”

而据我所知,如果回答“啊?”或者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才是真的没事。

往往回答“我没事”的,却不一定是真的没事。

毕竟除非是掏心掏肺的知己,大家基本上都在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朋友很多,知己很少,而决定两个人能不能成为知己的关键,

就是看敢不敢麻烦彼此,在最难的时候互相依靠,和当着对方的面痛哭。

那些微信好友只有5个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前段时间因为冷热交替没注意,一不小心就发起了高烧。

起初觉得按照老一辈常说的,多喝热水,多休息,很快就能好,

于是下班之后早早就回到住处,洗完澡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不曾想越睡总觉得脑袋越昏沉,身体也越来越没力气,

最后爬起来准备给自己倒杯水,差点没撑住打翻了杯子。

害怕加委屈,拿出手机想找人诉苦,思考了片刻还是放下了手机。

比起真的担心自己,我更害怕别人分明不在意,却还要装作很担心来安慰我。

这种经历,其实很多人都有所体会。

有多少人去餐厅吃饭,看见集赞享折扣,哪怕只需要10个赞也宁愿不要这份优惠。

有数据显示,我们这一生大概会遇到800多万人。

其中4万人会跟你打过招呼,3600人会跟你有过交集;

270多人会与你亲近,但最后留在你身边的人,永远都是个位数。

那为什么很多人宁肯对陌生人敞开心扉,也不肯对朋友说一句心里话?

答案其实挺扎心的:

“因为友谊太珍贵,一句话说不好,都觉得是消耗。”

那些微信好友只有5个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那些微信好友只有5个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基本上又都是通过微信里头那些个头像联系在一起。

每个活生生的人,都化身成好友列表里面的数据,

有些时不时通过微信的未读,和朋友圈的红点联系着,

有些加了之后则彻底了无音信。

有时看着屏幕上的表情包也会怀疑,对方未曾真正听懂过我的心声。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就说过:

“现代人为什么总是夜里在一起喝酒?

因为友谊太脆弱了,需要每天出来证明一下。”

无论是傍晚还是深夜,只要我想喝酒,你说走就走。

当下班时间到,都市人不再被工作需要,心灵总得有个容身之地。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加班、聚餐甚至在大街上闲逛,也不想回家呢?

别问,因为孤独就是答案。

那些微信好友只有5个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那些微信好友只有5个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朋友交到最后,不是看谁混的最好,而是看谁把你放在心上。

现代人的通病,就是不懂得如何麻烦别人,学会了藏好懦弱。

总是觉得当世界大雨磅礴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替自己分担。

但同样越是坚强的人,越容易被一句话打动,被小事温暖。

《请回答1988》里,住在同一个胡同里的大人们的友谊,让人动容:

谁家做好饭,必定会让孩子们送一些给隔壁邻居去;

缺钱的德善妈妈还没开口借,便收到了邻居塞在菜篮子里的信封;

阿泽爸爸受伤住院时,另外几家人轮番过来陪床照顾,毫无怨言。

大多值得交往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付出的比例。

在被他们保护、帮助的每件小事里,你都能看到他们的格局。

真正的朋友,永远不需要担心他会离开,所以我们不必过分担心,也无需刻意交好。

知己难求,真心就好。

那些微信好友只有5个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