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OLED赋予“真实”新的定义

真实,它是理性的感悟与体验,也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与超越。对于纪录片来说,真实更是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萧寒最为关注的方面之一就是“真实”。以一双凡夫俗子的眼,一颗入世踏实的心,感受和记录世外之人的故事,这便是萧寒在纪录片创作中得到的最大乐趣。

6月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OLED Big Bang燎原之旅”活动在杭州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向杭州高端电视消费者介绍推广显示行业最尖端的科技产品——OLED,积极助推消费升级,《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应邀出席活动。这也是继去年9月之后,萧寒再次携手OLED,为“真实”发声。

《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OLED赋予“真实”新的定义

邂逅老朋友,萧寒分享OLED真实体验

萧寒表示:“确实我和OLED是老朋友了,去年的时候,一个机缘我们和OLED有一些接触合作,我还被邀请去广州看OLED的基地,非常大。在那个时候,我正在做我的新的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这部片子在B站和优酷播出,昨天更新第6集,在B站小伙伴的反映特别热烈,豆瓣评分没有出来,B站是9.8的评分,非常高。在去年最紧张密集的后期剪辑的时候我用了OLED的电视,当时是索尼的OLED电视机,我来剪片的时候用。我每周会邀请主创和制片人一起看剪辑结果。有人说,这个显示器的效果怎么那么好。我说我之前也没有用过,从去年开始用,真的是黑色。因为做影像特别知道黑色的重要性,在色彩当中,大家觉得黑色不是一个颜色,但黑色又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颜色,我也是学中国画,黑是国画中很重要的颜色。在影像中用到黑色的时候,给到你的和其他所有颜色相应在一起的时候给到你的冲击非常强烈”。

《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OLED赋予“真实”新的定义

何为真实?萧寒这样给出答案

很多人问萧寒为什么想用纪录片呈现自己的表达。萧寒的答案是,“我最想让观众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人是这样活着的”。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非常打动人。萧寒表示,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距离我们几千里甚至上万里之外,有一个人用完全和你不同的方式活在世界上,但是他的生活方式可能偏偏最打动你,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很多人说故宫白去了,被我们熟知但我了解的状态和人的生活打动到了。这也是特别打动我的东西,我特别希望用这种东西传递给更多的人。所以就像上面那句话所说,我特别想用摄影机用我们自己的观察的视角,来替大家看到一些,你可能没有机会看到的或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你的地方。

《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OLED赋予“真实”新的定义

同样的,萧寒表示,“OLED其实呈现出来的影像,这种真实不见得是一个生活中眼睛看到的真实,其实是重新被赋予的真实。有人说纪录片是真实的?我想说,纪录片在我们所拍到的那一刻肯定是真实发生的,但是有导演,肯定有主观判断和审美在这里,这样的审美带有一定的导演的视角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帮助到观众去到一些你在生活中可能是繁杂的真实中让你眼花缭乱的。其实OLED的显示器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帮助我们做一些甄别和筛选,它其实是一种提高了之后的真实,所以我觉得和纪录片创作特别像,所以我欣然接受了OLED的邀请作为嘉宾一起见证,尤其是我使用过之后觉得特别好。”

此前萧寒所拍摄的一些影像,因为拍得比较早,并不是4K,现在他所筹备的新片,所有都是4K,甚至是8K,在剪辑的时候,在OLED屏幕和普通屏幕上显示出来的时候感觉会更加不一样。关于真实的理解,萧寒觉得不是一个简单的眼睛的真实,其实镜头的真实和审美的真实是更高级的真实。

同样,OLED其实是在帮助我们实现这些我想用影像实现的东西,“我认为OLED是更棒的真实。”萧寒表示。

《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OLED赋予“真实”新的定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