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一个怎么样的省份?

Seven_樂樂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安徽文化。(本文约900字,阅读需时4分)

说起安徽,我们都知道,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奇景黄山。也有号称“天下第一商帮”的徽商。

其实,安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明代。这里出了个朱皇帝,变成了国家的京畿之地。

一、江南省东西分治——安徽之始。

明至清初这段时间,现在的安徽和江苏两地在行政区划上是归于同一省的,这就是江南省。

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朱皇帝的老家,包含凤阳府的南直隶,因为这个特殊的原因,明代在此地设立了一个超规格的行政区划,“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中两京之一的南直隶。

清末清初江南省政区图

清初自顺治开始,就有调整这个超规格政区的动作,直至康熙初年,安徽和江苏终于分了家,1661年,江南省被分成江南左布政使司和江南右布政使司,这是江南省分化为二的雏形。六年之后,江苏和安徽正式成立。这两个省份的名称很有意思,江苏是江宁(南京就是江宁)加上苏州的简称,而安徽是安庆加上徽州的简称。

从图一可知这几个府的位置,从命名也可以得知,这两个省的经济重心,位于长江沿岸这几个府。

凤阳府的穷困,朱元璋最有发言权,凤阳花鼓有传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安徽北部本就是黄河经常泛滥的地方,号称“被牺牲的局部”,因为要维护黄河与运河的畅通,清政府只有牺牲这里了,因此安徽北边的经济发展不好,是有历史原因的。

二、四大文化集于一省

文化与地理环境及历史息息相关。

在自然地理方面,安徽省的北部是与河南山东毗邻的黄淮海大平原,明清黄河故道就是从这里经过,而中南部则是水乡江南的风景。

具体又可以分为五个地貌区:

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别,这些区域在历史发展中行程了不同的文化区: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区。从语言这个最显著的文化现象看,就可以看出安徽这些不同文化区有北方方言区、中部江淮方言区、西南赣语方言区、徽语方言区、东南吴语方言区。

文化上的五彩纷呈,也是地方经济发展交流的一个阻碍因素。在加上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对各种资源的聚集效应,安徽的经济发展可以用“朴质无华”四个字形容。

不东不西,不南不北,风景如画,五彩纷呈。这就是皖省。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熊二读史


安徽省是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简称“皖”,省会合肥,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6200多万。与其他内地省份相比,安徽省的历史并不算太长。

(安徽地理位置)

安徽创建于清朝初年,是从之前的江南省中独立出来的,取“安庆”和“徽州”的首字命名。可如今安庆依然还在,但徽州已经被更名为“黄山市”了。

安徽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属于古代中原的范畴,而中部和南部则是典型的江南地区,风景秀丽,著名的黄山就是位于皖南地区。

由于地理上的不同,在历史上安徽境内从北到南形成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这与其他各省文化相对统一的情况完全不同。

(安徽黄山)

安徽并不是一个存在感很高的省份,提及安徽人们脑海中的形象往往是极为模糊的。但安徽确实出过不少名人。

像是光复汉人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安徽凤阳人。安徽的近代名人还有张治中、丁汝昌、胡雪岩、陈独秀、刘铭传、孙立人、李克农等等。

如今的安徽经济正在不断崛起,正在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发动机。

(安徽省会合肥)


千佛山车神


安徽就像一个缩小版的中国,也是中国最复杂的省份了吧,南北之间文化差异巨大!

先来看看安徽的方言划分


皖北大部分地区全部都是北方官话,或者中原官话区,皖中或者说江淮地区是江淮方言,皖南地区更是大杂烩般赣语+徽语+吴语

这仅仅在一个省里面,就有不下五种方言,绝对算得上复杂的省份了,文化差异比较大,交流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文化差异相互交流交融,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

拥有皖北地区的淮河文化+江淮地区的庐州文化+皖江地区的皖江文化+皖南地区的徽文化

但是我感觉更应该改成皖江地区的桐城文化,不知道会不会被打啊



安徽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南部,西部主要为山地,中部地区为江淮丘陵,北部地区为淮北平原!

这也导致了近千百年来耕作方式的差异,南部和西部主要种植茶树等经济林木,中部地区种植水稻,皖北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其他串杂种植!

饮食文化差异也不同,中部南方西部都以大米为主,北部地区都以面食为主!

经济皖南和合肥领先全省,皖北以农业为主,经济全面落后,成为全省的经济洼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皖北地区将会成为安徽发展的增长极!


红豆君


安徽自不沿海,也不沿边,又不象河南、湖北在中轴线上,国家很多重点工程,多没有安徽的份。所以安徽没有优势,还好有长江穿省而过,带动一下地方经济。事实安徽是一个大省,整体能力很强,百姓个个都是好样的,挺奋进的,另愿在外省吃苦,也不愿在家耗死。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绝活,一大批精英和农民工走出家门,他们带着理想走遍大江南北,和全国各地,给北上广、江苏贡献了一定的GDP。安徽本省经济却缺泛了活力,这几年安徽正迎头追赶,招商引资,吸收高端人才,外资的加入,有了活水。所以回乡的人越来越多,参与家乡建设,安徽将更加美丽,写的不好,望点评关注。


兔吐2


1.从地理位置来看,安徽处于全国中部地区,南北分界的过度地区,皖北属北方,皖南属南方,中间为江淮地区。长江,淮河一南一北穿省而过。皖西南,皖西以山地为主,皖北地区属平原,农业发达。


2.安徽省组成部分复杂,皖北属中原,历史上多为兵乱,也出了不少名人,如:老子,管仲,华佗。皖南是徽商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徽商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给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现在的安徽因历史遗留问题,皖南较富裕,皖北较贫困(从人均GDP来看),中间合肥刚刚起步发展,有了一些成就。因此皖南看不起合肥和皖北贫困地区,皖北地区看不惯皖南(在网上有这种现象存在)。

3.安徽省历来多灾多难。历史上黄河改道淹没了安徽省北部大片地区,死伤无数。近年,91年,长江发大水,为了保住下游的江苏,上海以及上游湖北在安徽大坝稳固能挡住洪峰的情况下选择在安徽泄洪(泄洪场面可以想象一下)。07年淮河发大水,为保上游河南,下游江苏,安徽淮河王家坝再次开闸泄洪,洪水再一次淹没了大片安徽人民的家园,保住了河南和江苏(这一段流着泪打完的,安徽为周边省份牺牲自己,却经常被周边富裕省份民众嘲笑安徽贫穷,作为安徽人心里很不好受)。

4.安徽省的地理区位决定着安徽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优先发展沿海地区,接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终于等到了中部崛起,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安徽人要响应号召,紧跟步伐,努力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

(小楼打字过程中,情绪激动,如有不正之处请大家指出,也请大家补充!)


小楼的情感世界


安徽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的别名有皖、八皖、新安、吴头楚尾、江淮之滨等。安徽这一名称始于清朝,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



安徽身处内陆,经济欠发达 ,南北收入差距大。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



近几年来安徽还是可圈可点的,除了皖北一些地区发展有些缓慢外,皖南的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地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15年,安徽省正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


飘摇的炊烟


平常,我们所说的安徽,就是一个区划单位; 它就是把我国的一些鸡头鸭脚拼凑在一起罢了。如果我们撇开区划的概念说安徽,那还有些名堂。安徽,徽是核心; 安是披风。徽就是现在的黄山,历史上的徽州; 代表着徽文化的沉淀。徽州文化也叫新安文化,新安文化流域应含盖徽州、宣州、池州、杭州和南京; 还有一些零碎地区。安庆、凤阳,都属于江北地区; 这一南一北黄梅小调、花鼓戏,含盖着安徽以北地区的文化主流形式。黄梅小调也好,花鼓戏也好,庐剧也好,都是一种民间 的“讨饭小唱 ”,也是饥荒之年 “雅讨 ”的一种方式; 登不上 “徽京 ” 的大雅之堂。区划,是行政的; 把安徽作为一个省级区划单位,也就是便于中央领导和管理。今天,我们所处的安徽,主要是由沿淮、沿江和江南的一些区块凑合在一起的。过去,我们在讨论安徽的发展时候,总是讲,文化差异大,融合难度大。现在,在市场的作用下,人财物都流动起来了,融合也就不是问题了。当然,我们说到安徽,就撇不开 “ 徽州 ” 这个话题; 徽州应是人文概念,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而把徽州改为黄山,就变成了景观概念,只是自然风光型罢了。两者还是有差异的!我们讲的徽州核心区,就是指黄山市和宣城的一部分。黄山市应该是黄山风景区与徽州人文的结合体 ; 但把徽州更名为黄山市以后,给了解或走进黄山的人们,往往以错觉,误认为黄山市就是黄山风景区 ; 从而忽略了徽州文化的经济发挥的价值。如果我们大胆地把黄山市再改回徽州市,就可以更好地实施以黄山风景区为轴心的自然风光为一面旅游经济与以徽州文化 ( 徽商文化、文房四宝、饮食文化、手工工艺、木雕木刻、石雕石刻、家族文化、传统美食、古建筑等 ) 为一面的文化经济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振兴安徽也好,“ 建设四个美好安徽 ” 也好,“ 徽 ”发展乏力, “ 徽 ” 不能齐头并进,就难美安徽了。


乐老豹


我是安徽阜阳人。我来说说吧,安徽是一个发展很平衡的省份因为都很穷啊!安徽的省会城市没有任何底蕴没有任何发展潜力。不信的话大家上网搜索一下合肥的相关发展情况就知道了。安徽被两条河分了三下。第一下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以农业人口和外出打工为主力这几个我们阜阳就是外出打工的主力市。这里没有发展潜力不靠海没资源。地理也不好。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这个地方多丘陵也是没资源,没发展潜力。落后。长江以南多山。穷落后。没发展潜力。总之安徽就是一个没资源没潜力爹不疼娘不爱的落后省份。关键还被分成三下这三个地区的人还互相看不起。根本没法发展。不说了都是泪,没资源没希望。


只为你醉红颜1


我也是安徽宣城人,南京工作。记得看过一个学长的帖子,说是去应聘,初选都过了,然后面试,面试官直接说安徽人和河南人不录用!当时他就气炸了!当即回了句:一个有地域歧视的公司也成不了什么气候!直接走人!是的,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被歧视了!真是狗眼看人低不是。我家开旅店,每年很多江浙沪的自驾游我们那,我家人热情相待。客人也都素质很好,说我们这挺好的,丝毫没有歧视之意啊!但是安徽南北差异还是很大的,南方普遍吃大米,而皖北都是吃面食馒头之类。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寝室长就是阜阳人,经常吃馒头。


弓橙名就


答案里一股搬运百科的味道。而这里都是干货。

安徽的由来:明末清初时期,和江苏、上海一起,组成中国最发达的省份——江南省,清朝中期被拆分。

安徽的基本情况:位于华东地区,南部多丘陵山地,北部多平原;境内流经两条大河:北部的淮河和南部的长江。

以上为安徽名片的基本信息,下面则是安徽自己吐露的心声:

我本和江苏、上海为一家,祖上也曾富裕显赫。但自从被拆分后,受到不公平政策对待。时至今日,经济总量仅有曾经的亲兄弟——江苏的三分之一。

比江苏少我也认了,但在全国大家庭也算中上,却一直被认为很穷。大家都有认真看过大家庭的账单吗?

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自古属于我家徽州,但却被强行划给江西。至今婺源小弟仍然传承的是徽文化,毕竟血缘关系还是割不断。

我家有很多宝贝,自从婺源被夺走后可是倍加珍惜。其中有名扬天下的黄山,可是我家宝贝中名气最大的。还有婺源的邻居,西递宏村,总有很多人过来给我们画像——写生。

宝贝中还有个头不小的,比如九华山和天柱山。还有一个爱玩的宝贝,叫做芜湖方特,全国有很多人过来找他玩耍。

我家南边有条小河,名字叫长江,有五个兄弟住在河边,他们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和马鞍山。小河北面有一个大池塘,叫做巢湖。我家北边还有一条叫做淮河的小溪,溪里珍珠很多,有个小弟靠养蚌发家,叫做蚌埠。

小溪两边住着两个小兄弟,南边的叫淮南,北边的叫淮北,淮北小兄弟家底殷实,烧煤不愁。

小溪旁边有两个亲戚,一个叫阜阳,一个叫亳州,小亳州从小体弱,所以钻研各种中药。

我家南北通了一条马路,叫做京沪高铁。马路最北边的一家,住着我的亲戚宿州,家里总是喜欢摆着石头——灵璧石。马路最南边的一家,是小滁州,他家离亲戚南京很近。

最后要介绍的是我们大家庭的长子,小肥肥。小肥肥不太喜欢这个昵称,总想改回以前的名字——庐州。小肥肥也吃胖了,肚子越来越大,一直撑到了巢湖。

小肥肥还有一个小伙伴,他家西面是小六安,不过那边的路不太平坦,因为有座大别山。

这就是我们的大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