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沽源縣:將修復退化草原15萬畝

長城網訊(記者郭洪傑 通訊員姚偉強 杜海峰)4月16日,河北省沽源縣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在沽源縣九連城鎮建國村正式開工啟動,該項目將修復退化草原15萬畝,對河北壩上接壩退化草原(農牧交錯帶)生態修復起到典型示範作用。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892萬元,將針對退化草原類型及分佈特點,以生態修復為核心,以人工促進為手段,選擇人工修復和自然恢復相結合的技術模式,採用圍欄、切根、低擾動免耕混播、施肥等方式,分類治理,有效提升草地生產力。

河北沽源县:将修复退化草原15万亩

草地調查取樣。杜海峰圖

沽源縣位於河北省北部的壩上地區,地處北方農牧交錯帶,是典型的半農半牧區。全縣草地面積127萬畝(含蘇魯灘2. 8萬畝),林草覆蓋率67.8%,是京津地區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功能區,是京北壩上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紫花苜蓿、披鹼草、老芒麥、無芒雀麥等優良牧草20餘種,草原植物組成種類比較豐富。全縣退化、鹽漬化的草地達63.6萬畝,佔草地總面積的49.3%。其中重度“三化”草地6.8萬畝,中度“三化”草地43.9萬畝,輕度“三化”草地12.9萬畝。

河北沽源县:将修复退化草原15万亩

退化草原修復圍欄施工現場。杜海峰圖

為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加快推進壩上沽源退化草原修復,提高壩上沽源生態承載能力,沽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照“早動員、早部署、早啟動”的原則,精心組織,強力推進,計劃於6月底保質保量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同時,聘請專業設計單位,對擬治理地塊採集土樣、調查植物樣方、勘測地形地貌,依據草原退化的原因和立地條件,將15萬畝工程全部細化落實到全縣7個鄉鎮、23個行政村,地塊落實率為100%。

在項目建設地點選擇上,沽源縣充分考慮典型性和代表性,力爭做到集中連片,實行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把退化草地治理、適度利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有機結合起來。探索以國家投入為主、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鼓勵並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或個人積極參與生態修復,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