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泻!油价暴跌300%!世界石油体系崩溃后,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纽约油价20日收于负值,为历史首次!


受合约即将交割以及全球原油库存告急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暴跌。


截至20日收盘,纽交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下跌55.90美元,收于每桶-37.63美元,跌幅为305.97%,负油价意味着原油生产商将需要向交易员支付费用,以去除手中的原油库存。


国际油价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回到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西得州轻质原油期货5月结算价收于每桶-37.63美元,这是自石油期货从1983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后首次跌入负数交易。


可以说百年难得一遇。


这让人想起大萧条时期。不过,区别是,大萧条波及的不过美日英等国,而现在的大萧条可能是全球性的。


狂泻!油价暴跌300%!世界石油体系崩溃后,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将油运送到炼油厂或存储的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的价值了,也意味着,每采一滴油都是要赔钱的。


造成这一极端走势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受疫情影响全球原油需求呈断崖式下跌,而原油存储空间也存在物理上的制约,目前贸易商“漂”在海上的原油已经超过1.6亿桶,严重的产能过剩使得当月交割的原油成了如同“烫手山芋”一般的商品。


WTI原油期货价格暴跌,因交易员被迫平掉多头头寸,以免在没有库容的情况下购入实物原油。


当前影响油价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生产成本,而是库存,特别是在内陆产油区,如库欣地区。疫情引发了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原油很难外输或储存。纯粹为了经济性而关井停产是有风险的,所以要接着生产。如果储罐库容不够或者存储成本过高,生产商宁愿接受负油价,不得不赔钱让买家拉走。


现在的情况不光是担忧了,甚至已经开始恐慌。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策略全球主管赫利玛·克罗夫特认为,目前仍有大量原油流向没有需求的炼油厂,没有看到近期原油价格有任何缓解的迹象,油价前景依然十分低迷。


供需能否达到平衡仍是油价能否迎来转机的关键。


虽然“欧佩克+”本月达成每日减产970万桶的协议,但鉴于协议达成过程并不顺利,协议的执行力度还需观察。当前全球原油库存依然处于高位,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


市场人士预计,油价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在每桶20美元附近震荡。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高级主管瞿新荣告诉上证报记者,如果疫情出现拐点则油价将会上行,他预计时间或将在9月或者更往后一段时间。


冰川思想库联合创始人、研究员,专栏作家。曾任《东方早报》副总编辑,《上海商报》副总编陈季冰则认为,石油行业如今正面临着1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危机,现行世界石油体系正在不可避免地走进历史。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陈季冰认为,它将一幅高度割裂的世界石油市场版图呈现在我们面前。事实上,目前的石油市场被分割成了遵循截然不同规则的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以欧佩克或“欧佩克+”为代表的国家垄断的价格托拉斯体系,另一个部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体系。


然而,上述这两种互不相容的石油经济体系并存于同一个世界原油市场中,必然会相互损害。每当欧佩克或“欧佩克+”体系以国家行政力量达成垄断协议,通过限制产量推动石油价格逐步走高,自由市场体系中的美国企业就必然会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生产更多石油,从而推动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供应大幅增加。


除非欧佩克解体,全球石油行业都追随美国式的自由市场体系,否则,这样的周期性石油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普遍估计,原油价格如果维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下,很多油井都将陷入亏损;如果维持在30美元以下,那么所有页岩油企业都将入不敷出。


还有人因此预期,一旦油价下跌迫使大批美国油企退出市场,沙特与俄罗斯就会很快修复关系,重新携手,“OPEC+”也会达成新的协议,再度推高油价。


历史上,油价的每次动荡都伴随着地缘政治的巨大变化。


陈季冰认为,疫情本身(意味着需要增加支出)、(疫情造成的)经济困境和油价下跌三者叠加在一起,很有可能会加剧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冲突,进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孵化出更多“黑天鹅”。


长远来看,伴随着石油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的降低,中东在大国地缘政治角力中的地位也会出现显著变化,这会让这片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


综合冰川思享库、新华社、中国基金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