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菜技術學習第一步,學會如何區分並使用這十五種辛香料

香辛料是指能賦予食品辛、香、麻、辣、苦、甜等典型氣味的可食用的植物香料。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大多數香辛料同時也是傳統的中草藥,通常我們稱之為香料、滷料、大料等。香辛料用於滷菜品,起作用無非有三種,第一是賦予滷菜滋味和香氣,第二是去除原材料中的腥羶異味和腥味,第三是提升食慾。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香辛料的產地不同,質量各異,添加時機不一等因素,起產生的增香、去異的效果和最終呈現的風味也就相去甚遠。比如我們常常使用到的香料桂皮,因其產地不同,取用的部位不同,樹皮的年代不同,其香味成分也會略有禪意,作為香料使用時,增香效果也就不同。所以,正確認識各種香辛料特性和作用,是做好滷菜的第一步。

滷菜技術學習第一步,學會如何區分並使用這十五種辛香料

今天我們先來分享能賦予滷菜香味的香辛料:

1:八角茴香

八角是滷菜中的主要原料,也是十三香、五香粉等複合香辛料的主要原料。有增香去異,除腥味的作用,產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選購時以廣西產八角表皮顏色為黑褐色較好。

2:桂皮

桂皮氣味芳香,去腥解膩,增加食慾,醬、滷、燒、燉、煮等都可使用,在滷菜中也所作為增香的主料使用。特別是滷製肉類食材,更是必不可少。主產於廣西,選購時以香氣純正,嘗之略帶甜味和辛辣味較好。

滷菜技術學習第一步,學會如何區分並使用這十五種辛香料

3:小茴香

小茴香可增香去異,對於食材中的腥味有很好的壓制作用且香味持久。芳香溫和,帶有類似於樟腦的氣味,微苦回甜改帶有麻舌感,顏色為綠色或者黃綠色,小茴香有苦和甜兩種,滷菜中以帶甜味味最好。產于山西、甘肅、內蒙等地。

4:肉蔻

肉蔻主要作用為去除異味,然後有增香、增加食慾的作用。顏色淡黃,略帶甜味兒。切開後有類似於薄荷的清涼味。因近年有醫學研究說,其含有的肉豆蔻醚有致幻作用,所以用量較小。主產於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地,

5:川砂仁

能賦予食材特別的香味,是滷水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辛香料。氣味溫和芳香,香氣容易滲入肉裡。是滷菜增香的常用香料。以果實飽滿厚實為好

滷菜技術學習第一步,學會如何區分並使用這十五種辛香料

6:藿香

藿香氣味芳香,嘗之有清涼感,具有解暑和增加食慾的作用。藿香強烈的芳香氣味對食材的腥味有遮蓋作用。主產於廣東、海南等地。

7:木香

香味奇特,嘗之味苦,帶有麻舌感,回扣微甜有增香去異、增加食慾的作用,用於滷菜中,可以顯著去除食材的腥、羶、臊、臭等氣味,。因其香味濃郁,如果用量過多,則對食物本味有掩蓋作用,所以使用量較輕。

8:陳皮

陳皮能增加食材香味,兼具去腥解膩的作用,在滷菜中,陳皮除了增香解膩的作用,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起到“和味”的作用,能有效調和甚至屏蔽各種香料的藥材氣味,使滷出的菜品只呈現香味,避免過重的“藥味”影響菜品口味。

滷菜技術學習第一步,學會如何區分並使用這十五種辛香料

9:草果

草果具有獨特的芳香味,略帶辛辣,嘗之有微苦味。滷菜中增香體味效果明顯,同時也能去除食材的腥羶氣味。表面有淡淡的煙燻味。如果只做異味較小的食材,要破殼去籽使用。

10:香茅草

具有一股濃郁的檸檬香味,果香濃郁、回扣微甜,有消毒、殺菌、防腐的作用,實際使用時,除了增香效果,還能顯著去除動物性食材的腥羶氣味,因其香味過於突出,用量也不宜太多,容易搶味,以防掩蓋食物本味。

11:山奈

切片後的山奈為白色,氣味芳香、微辣味,以乾燥、色白、大片、香氣濃郁為好,是川滷中主要調味香料之一,有增香添辛,除腥解膩的作用。同時山奈屬於苦香型調料,所以,用量上不宜太多。選購時以色白、飽滿、香氣濃郁為最好。

滷菜技術學習第一步,學會如何區分並使用這十五種辛香料

12:靈草

靈草是近幾年才普遍使用的香辛料,因其香氣濃烈,所以使用量較小,防止掩蓋其他香料的香味。

13:當歸

當歸香氣濃烈,氣味渾厚,嘗之微甜而後有麻舌感。肉類滷菜中使用較普遍,因其香味濃烈,所以用量不宜過多。

滷菜技術學習第一步,學會如何區分並使用這十五種辛香料

14:孜然

孜然香味突出,有輕微的麻舌感,可顯著去除畜肉類尤其是牛羊肉的腥羶味,其特殊的香味也能賦予食材獨特口感,並可增加食慾,但是用量不宜過多,常見用於牛羊肉的滷製和燒烤等。

15:甘草

氣味芳香,回扣微甜,滷菜中使用能增加菜品的甜味和香味。同時具有去腥解膩的作用。另外甘草還具有調和味道的作用,可用於平衡或中和各種香料的藥材氣味,在配方中的用量不宜過大,否則,自身的藥材味道也會顯現出來。

滷菜技術學習第一步,學會如何區分並使用這十五種辛香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