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宣傳+精準補貼+利益聯結 湘潭縣石潭鎮多管齊下確保糧食生產

湘潭在線4月2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譚麗 通訊員 文瀾)作為湘潭縣重要的糧食產區,石潭鎮全鎮水稻種植面積高達5.5萬畝,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石潭鎮充分利用耕地,採取立體宣傳、精準補貼、利益聯結等方式,多管齊下保障糧食生產,確保雙季稻種植覆蓋率100%。

石潭鎮堅持能種雙季稻的堅決種植雙季稻,只能種一季稻的採取“一季稻+旱糧或油料作物”模式,能種糧食作物的不改種其他作物。在種植結構調整區,因地制宜推行稻漁綜合種養、糯稻、飼料稻、旱糧、常規種子繁育等糧食生產項目。針對部分農戶缺少資金和物資等問題,石潭鎮積極對接金融機構,按政策要求落實農業經營主體優惠再貸款,鎮綜合農業服務中心積極做好生產資料的調劑。

為幫助農戶掌握糧食生產的技術信息等,從今年3月份起,石潭鎮鎮政府通過戶主會議、宣傳橫幅和手冊、流動宣傳車、“村村響”廣播、網格微信群、農技推廣APP等線上線下平臺,開展全方位、立體化宣傳動員,讓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技術規程以及市場信息家喻戶曉。“過去看到地裡有草,我就打藥,費錢費力還不討好,看了鎮裡發的宣傳手冊和科普視頻,我現在明白在整地前和草快冒出來時打藥,效果更好。”近日,湘潭縣石潭鎮種糧大戶張先生說,多虧鎮裡的反覆宣傳讓他學會了打藥小竅門。

同時,石潭鎮實行種糧精準補貼,嚴格按照種糧就補、不種不補、種雙補雙、種單補單和誰種補誰原則,按實申報、核查糧食播種面積,在補貼政策上對貧困戶適度傾斜,並藉著產業扶貧東風,利用扶貧項目對自耕自種水稻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糧食生產資料適度扶持,鼓勵貧困戶以“糧”脫貧。

為避免農戶盲目種植,增加產品滯銷風險,石潭鎮還著力推動“雙禾”“華綠”“金豐”等龍頭企業與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的利益聯結,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從“購銷模式”開始,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提升糧食品質和種糧效益。石潭鎮將村組收回的拋荒耕地優先流轉給規模種植戶,將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和稻穀目標價格改革補貼向雙季稻和優質稻種植主體傾斜,支持培育經營主體,推動耕地流轉,大力發展糧食規模生產。

石潭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發展項目建設,連片7個村,打造“早加晚優”萬畝示範田,確保雙季稻種植覆蓋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