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鏈體系與傳統產業的數字轉型

傳統產業完成數字化的轉型,碼鏈可以提供關鍵技術。自2018碼鏈元年起,人們聚焦碼鏈應用的兩條思路。

碼鏈體系與傳統產業的數字轉型

一條思路是碼鏈體系和新型產業結合,形成新型產業化的碼鏈架構,進展相對的容易。例如,像電子商務天然貼近數字化。所以電商產業是很容易融合進入碼鏈體系的,因為它本來就基於數字經濟產生的。

另一條思路是碼鏈體系與傳統產業結合,併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現在的關鍵是要解決如何是改造傳統產業,怎樣實現應用和賦能?進展相對困難的多。例如,餐飲業是典型的傳統行業,餐飲業要不要進入碼鏈體系?又怎樣與碼鏈相融合?一般來說,基於碼鏈體系的餐飲業需要實現從上游到下游的“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雙重改造。

在技術上,需要將鏈條分解成不同的環節,把不同的環節連接在一起。這個過程可以通過產業碼來解決。不是說整個飲食業可以由一個產業碼組成,例如海底撈可以有它自己供應鏈上的產業碼,麥當勞也可以有它自己的,整個產業會被無數的不同的產業碼重構。

2019年百大產業碼的落地,無疑是一個意義重大,也是個極有挑戰的課題。因為,探討和試驗碼鏈體系與傳統產業的結合,涉及到數字經濟和製造業等多個領域,這可能不僅在中國,很可能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首次。我反覆思考碼鏈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問題,傳統產業引進和應用碼鏈模式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有以下三點與大家分享:

(1)加速生產資源數字化。當前,整體的和動態的生產資源需要數字化和數據化,這樣思路已經十分清楚,唯有通過碼鏈體系,生產資源,例如礦產儲量的數據最終實現可以追溯、不可更改,高度可信。不僅如此,唯有通過碼鏈才能夠把礦產儲量這樣的數字變成數字資產。這個意義很大,涉及到礦產資源可否向石油資源一樣數字化、金融化,實現可持續開發。

(2)實現產業價值鏈重組。一些傳統產業雖然歷史悠久,但是也在不斷現代化,傳統產業鏈和價值鏈呈現不斷拉長的趨勢。碼鏈體系有助於以生產製造為中心的傳統產業從生產、銷售、管理以及支持產業的技術、金融板塊的重組。

(3)推動傳統產業管理創新。傳統制造業是勞動密集產業,現在正在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所以,傳統產業需要通過碼鏈體系實現管理形態和管理方式的創新,空間極大,其中核心部分是建立新的員工激勵體制。

自1970年代末期所實行的經濟改革,並非簡單地否定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富有效率的經濟制度,為此需要構建每個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的機制。經過40餘年的改革,同時也借鑑國際經驗,共享經濟是重要的選擇。碼鏈體系有助於共享經濟的建立,至少可以向共享經濟賦能。在未來碼鏈和實體經濟融合的過程中有助於經濟組織變革,推動每個企業不斷增加共享經濟的成分,實現對每一個生產者貢獻記錄的精準性、及時性和完整性,保障他們的利益。

總之,碼鏈體系有助於傳統企業社會化,成為共享經濟網絡的節點,使得包括企業在內的經濟組織都成為數字經濟的受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