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奶奶2000充值遊戲,媽媽讓回收廢品“還賬”,這樣做對嗎

疫情的特殊,讓孩子們不得不在家裡面,把網課當成學習的主要方式,但網課的學習卻給孩子們帶來了玩遊戲的空隙。網課期間偷玩遊戲的孩子比比皆是,讓人更為痛心的是孩子網課玩遊戲被訓斥後,跳樓的悲劇時有發生,這類事例在網絡上實在是太多了。那些網課玩遊戲,被抓到的孩子們,他們非但沒有承認錯誤,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反而用生命去懲戒他們的父母……

孩子偷拿奶奶2000充值遊戲,媽媽讓回收廢品“還賬”,這樣做對嗎

孩子平時沉迷於玩遊戲,本身就已經讓家長們非常糟心了,更為糟糕的是有些熊孩子,他們還會揹著父母去偷錢充錢。前幾天,重慶的一名李女士,她發現自己銀行卡里面3萬多塊錢不見了,頓時的心機撩火讓她著急萬分,因為這筆錢是她管親戚朋友借來看病用的。

經過一番查詢之後,讓劉女士意外的是這筆錢的下落,竟然是被他12歲的兒子玩遊戲充值花掉了。在一款熱門遊戲上,劉女士的兒子光是購買遊戲皮膚,就花了近8000多塊錢。在另一款遊戲上,熊孩子又購買了各種裝備和特效,幾天時間下來,他就把媽媽看病的3萬塊錢全部都花光了。

在這件事情的評論裡,有網友直接說道“將孩子暴打一頓就好了”!

但3萬塊錢已經花了,我們把孩子暴打一頓,3萬塊錢就會回來,孩子就能知錯就改嗎?這種暴力式育兒,很明顯是不實用的,也建議提倡大家不要拿來威脅孩子,因為在孩子的成長裡他們最不怕的就是威脅。

孩子偷拿奶奶2000充值遊戲,媽媽讓回收廢品“還賬”,這樣做對嗎

在網課玩遊戲偷錢充值的實例裡,我個人非常欣賞一位重慶媽媽的做法,她處理孩子偷錢玩遊戲的方式,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去深思。

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去年的國慶節左右,一個叫做航航的9歲男孩,因為在國慶節前一個星期,把他奶奶微信裡的2000塊錢,偷走給遊戲充值而被媽媽懲罰,他在國慶的小長假裡都在撿廢品掙錢。

孩子偷拿奶奶2000充值遊戲,媽媽讓回收廢品“還賬”,這樣做對嗎

這件事情裡,我不得不佩服航航媽媽的冷靜,要是換作一般人聽到自己孩子偷錢,還是把偷來的錢用在遊戲上的時候,大概早就已經氣得恨不得懲罰幾耳光,讓孩子知道錯誤、讓自己內心的不悅煩躁消消火。

然而,航航媽媽處理事情的方法非常淡定,當得知航航偷拿奶奶錢玩遊戲的時候,她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負責,每逢週末和節假日的時候,都會帶著孩子去小區周邊回收廢品,用廢品賺來的錢積攢還給奶奶。

孩子偷拿奶奶2000充值遊戲,媽媽讓回收廢品“還賬”,這樣做對嗎

在回收廢品的過程當中,航航很快就意識到了他的錯誤,他勤勞地將地面上任意一個易拉罐、塑料瓶都撿起來,有的時候累的滿頭大汗也從不抱怨,他甚至還放棄了玩遊戲的時間,主動去做一些可以掙錢的事情,希望早一點能夠攢夠2000塊錢,然後親手還給奶奶。

在不知不覺當中,航航已經徹底戒掉了遊戲癮,還成為了一個肯吃苦耐勞的陽光男孩。航航的事情傳遍大街小巷之後,航航的媽媽一時之間成為了網絡紅人,成為很多父母眼中的偶像,而她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一番話,也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孩子偷拿奶奶2000充值遊戲,媽媽讓回收廢品“還賬”,這樣做對嗎

她說:

“孩子犯錯了,打他一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是要換一種方式,讓他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孩子也可以自然而然知道自身所犯的錯誤,也更加珍惜每一份勞動的不易。”

通過航航媽媽的優秀教育,我從中悟出了三個對育兒非常有價值的道理:

第一,孩子犯錯了,打罵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將孩子的反抗心激發出來。

第二,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每一次自省,都是一次優秀的階級提升。

第三,錯誤,需要孩子去親自體驗,沒有體驗的錯誤,只不過是應付爸爸媽媽的口邊教育罷了。

孩子偷拿奶奶2000充值遊戲,媽媽讓回收廢品“還賬”,這樣做對嗎

在家庭教育當中,一次良好的教育要優於十次教訓和打罵。好的教育無非是充滿愛意的,而充滿怒意的教育會讓孩子內心充滿不安、膽怯,甚至是想要逃避的無處安放。

記得有一次,閨女打翻了我最喜歡的一隻陶瓷杯,看到這一幕心情難以控制,上去就把閨女大罵一頓,然後就看到閨女哆嗦的身影,那身影充滿無助的孤寂。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領悟到孩子犯錯通過打罵根本不起任何效果,反而還會離間親子關係。

孩子偷拿奶奶2000充值遊戲,媽媽讓回收廢品“還賬”,這樣做對嗎

所以說,教育孩子一定找到正確的方法,如果你的孩子犯錯了,不妨學學航航媽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知錯就改,親自去體驗犯錯需要承擔的責任和過程!

---------------------

持續更新性文章,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勵志於育兒方式的發現和探索,對育兒有想法的朋友,歡迎一起學習溝通。

關注【蘭媽談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