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重重的后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大方鼎(原称司母戊鼎)是当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中国商朝后期(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它的身上,写满了中国商朝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装满了不解之谜。

谜团重重的后母戊大方鼎

谁造就了世界之最——后母戊大方鼎

殷墟的发现使河南安阳一夜成名,各国学者接踵而至,这让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文物的重大价值,“探宝”一时间成了他们闲时最喜欢做的事情。1939年3月,武官村的一位村民吴培文在一次“探宝”中,发现了一尊巨大的方鼎。他偷偷组织了几十个人,暗中把方鼎挖了出来。然而,方鼎出土的消息传到了日军耳中。

这之后,吴培文花20大洋从古玩商处买了一个青铜器赝品,藏在自己家炕洞里。不久以后,日本兵和伪军又进村了,直扑吴家后院,扒开吴培文的睡炕,抢走了那个赝品青铜器。但由于日本人仍旧盯紧了吴培文的行踪,要继续搜捕他。为了保护大鼎安全,吴培文将大鼎秘密托付给自家兄弟,远离家乡避难,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到安阳。吴培文等乡亲为保护国宝,在吴家大院三次转移埋藏地,最终将其埋藏在吴家大院东屋,免遭日寇掠夺。

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6月,方鼎才重见天日,作为蒋介石60岁的生日礼物被运往南京。这个巨大的方鼎,正是闻名世界的后母戊大方鼎。

谜团重重的后母戊大方鼎

2005年,大鼎回归安阳"省亲",已经83岁的吴培文在殷墟门口,时隔59年终于再次与大鼎见面。他一眼就认出大鼎来"分别时兵荒马乱,再见时国富民强"。老人一直觉得,保护了大鼎没有落在日本人手中,是他一生之中做得最有价值的一件事。那一天,作为大鼎的发现人和保护人,他被特许可以抚摸大鼎。

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75千克,鼎腹呈长方形,上有两只竖直状的耳,下有四根圆柱形的鼎足,鼎身多处布有密纹。据考证, 后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在科技相对落后的商朝,这巨大的青铜方鼎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呢?

谜团重重的后母戊大方鼎

有人认为,后母戊大方鼎不是整体铸造的。工匠分别铸造了鼎耳、鼎足和鼎身,然后再把几个部分熔合在一起,形成最后的大方鼎。当时,工匠是用陶制的坩埚冶炼青铜,每个坩埚只能熔铜十几千克。铸造后母戊大方鼎这样的庞然大物,需要几百人操作70多个坩埚同时熔铜浇铸,难度非常大,失败率极高。所以,只能分开铸造。

也有人认为,后母戊大方鼎是整体铸造的。工匠们先用陶土制成鼎的形状,然后烧炼铜汁,顺着三个鼎足口将铜汁灌注到模子里,只留一个鼎足口排气。待鼎身铸好后,再从上面的口里浇铸鼎耳。考古工作者在安阳发现了一处巨大的铸鼎遗址,显示出商朝已具备整体铸造巨大青铜鼎的技术,这也间接证明后母戊大方鼎是整体铸造的。

谜团重重的后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的名称争议

「司」还是「后」,因为在铸造司(后)母戊鼎的晚商时期,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中的用字都存在正反通用的情况。

谜团重重的后母戊大方鼎

也就是说,铭文中这个看上去是「司」的字形,其实也完全有可能是「后」的异体。也正因此,司(后)母戊鼎的命名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争论。

1946 年古文字学家张凤就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安阳武官村出土方鼎铭文考释》一文,认为大鼎内的铭文应该释读为「司母戊」,这一观点后来则被官方采用。

不过,尽管官方收藏机构一直采用「司母戊鼎」的名称,但争论却从未停止过。

反对者们质疑「司母戊鼎」这一名称的理由除了在字形上,「司」也可以释为「后」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很多学者都认为从铭文含义的解释来讲,「后母戊鼎」也比「司母戊鼎」更加合理。

将铭文解读为「司母戊」的观点,普遍认为这里的「司」同「祀」,铭文的含义为「祭祀母亲戊」。但这样的解释却不符合青铜器铭文内容的惯例,在商周时期表示作器者或者受器者的青铜器铭文制度中,并不存在动宾关系的句式。

但如果将其释读为「后母戊」就完全符合惯例。2010-2011 年国家博物馆在出版图录和专题展览中将原来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虽然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但由于其更名的依据中仍然有很大的推测成分,尚不能视为确证。

因此,「后母戊鼎」的新名称也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学术界内的争议仍在继续。

谁是鼎的主人

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方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那么,后母戊大方鼎的主人是谁呢?为什么人们为其铸造了如此巨大的方鼎?

后母戊大方鼎的腹内壁上有“后母戊”三字铭文,方鼎正是因此而得名。“戊”是人的名字,“后母戊”指的是名为戊的母后。考古工作者翻阅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找到了四位配偶名为戊的商朝君王,分别是太丁、武丁、祖甲、武乙。经过初步考证,考古学家首先排除了太丁和武乙。那么这位戊王后,究竟是武丁、祖甲哪一位商王的妻子呢?工作人员开始了进一步的考证。

谜团重重的后母戊大方鼎

司母辛鼎

考古学家在殷墟中发现了众多的王族大墓。在其中的一座大墓中,同样挖掘出了一尊青铜方鼎,被命名为司母辛鼎。司母辛鼎与后母戊大方鼎的合金配比极其相似,人们可以据此断定两者产生于同一年代。司母辛鼎的主人为妇好,根据史书记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因此,有人认为,戊同样也是武丁的妻子。

考古学家确定了后母戊大方鼎的主人,但新的谜团又产生了。根据甲骨文和有关史料记载,妇好是商朝极为重要的人物,她主持祭祀,组织打猎,甚至领兵打仗。但是,为她铸造的方鼎只有100多千克重。

谜团重重的后母戊大方鼎

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的后母戊鼎

人们在甲骨文和各种史料中,找不到任何关于戊的丰功伟绩的记载。为什么为她铸造的后母戊大方鼎却有800多千克重?按照商朝铸鼎的规定,戊对国家的贡献应该远远大于妇好才会有此殊荣。是相关的历史资料遗失了吗?还是有什么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谜团至今仍然等待着考古学家去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