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大家好,我是颜值欠费停机、只好专心靠搞笑糊口的弓不长。

2017年,国产悬疑推理题材的网剧《白夜追凶》爆火。

双胞胎+逃犯的人物形象、七案紧扣主案的高完整度、双雄对立又联合的情节设定、社会事件与警界内幕的映射,都为这部网剧奠定了爆的基础。

潘粤明过硬的演技,不但洗脱了曾经的离婚绯闻,还一改往日大家对他只有“白面书生”的印象。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催更的追剧群众抓心挠肝的等着第二部,结果第二部还没来,倒是先来了他的兄弟:《重生》。

作为“白夜宇宙”的同门师兄弟系,被拉出来作比较,几乎就是必然。

从整体安排上来说,两部都是分支案件+主线案件的结构。

但《重生》略显拖沓的案件铺垫、琐碎说教的旁白、槽点颇多的案件推理,还是让期待良久的观众有些失望。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除了这些编剧和导演该背的锅,也有好事者,非得把《重生》主演张译拉出来跟潘粤明比比,说张译演得比潘粤明差多了

这我可就不太同意了。

你可以说张译演的人物,没有潘粤明演的人物设定上饱满,但是盲狙演技有点不讲理。

张译饰演的这个人物,是因为枪击有了逆行性失忆,还被警队的人怀疑。

这样无人可信、不被信任的处境下,他的种种表现都藏有对自己的保护。

这种人物的困境和内心微妙的细节,张译拿捏的非常精准,他的表演其实是有给剧情加分的。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至于他的演技,与其说是老天爷给饭吃,我更觉得是张译这么多年磨砺出来的经验。

跟现在早早就在大荧幕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青年演员、流量小生们不一样,张译着实有点大器晚成。

32岁的他,才拍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建党伟业》。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36岁的他,才获得了自己第一个专业性的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获奖的契机,是他饰演了电影《亲爱的》中的暴发户韩德忠一角。

不过这个角色一开始,他都没有想到导演会找自己来演。

因为一般大家眼里的爆发户,基本是大金链小手表、二两横肉脸上长。

自己这身材、这样貌,哪像是暴发户,还不如说是暴发户的小跟班。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甚至在一开始要接这个角色时,他还有点沮丧——

我台下磨练演技、读书学习,怎么大导演就来找我演个暴发户?

后来导演说,就是因为不像才让你来演!

张译就这么被“绕”进去了。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得奖后被问及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得这个奖时,张译也不别扭。

想,怎么会没想过呢?

入行这么多年,能获得专业奖项,不但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认可。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但是得了奖就代表自己对这个角色满意吗?——

并不是,张译说自己出道这么久,还没有一个演得很满意的角色。

要我说,张译这话真的是谦虚。

从“小太爷”到“小男人”,从军人到暴发户,角色多变的他仿佛有张“剧抛脸”。

大学时被嘲有张“驴脸”,还被票选成班里最丑三位同学之一的他,也有了“演技加成系帅哥”的光环。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比起天赋型选手,张译属于努力型选手。

一开始的他,演戏被评价呆板、死。

站在那里找不到机位,说台词像是在演讲,表演也很紧张。

但是意外的,他没跟自己死磕,而是转行去做了几年编剧。

后来发现有重新回到舞台的机会时,心里还是有表演梦的他还是站了回去。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而这么多年,张译没红,多少都是差在了运气上。

他的“衰”,似乎从小时候就一直跟到了现在。

高二想当播音员,尝试考了一下北京电影学院,成绩是不错。

信心百倍的他,高考志愿一股脑全都填写了北京电影学院,结果录取时却败给了别人的加分政策,没赶上名额。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后来赶上哈尔滨学院招表演学习班,考上了后巨额的学费又让家里犯了愁。

最后是父亲借钱,帮他完成了学业。

好不容易运气来了,被介绍到北京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结果体检不合格。

最后还是北京的战友文工团给他学习表演的机会,他才有了实现自己爱好的平台。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但一开始,根本没有戏拍。

直到2006年《士兵突击》中的班长“史今”一角,才正式敲开了他走进影视圈的大门。

这是一个把许三多送上属于自己康庄大道的关键角色。

他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愫、有着军中之母般的情怀。

他让许三多这样一个有些痴傻的农家孩子变成了“兵王”。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我至今还记得,这个角色退伍转业时,终于看到了灯火阑珊的天安门。

从实现愿望的笑,到离开岗位的不舍,短短一段路里有千百种情绪滋味。

但这样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在三十八集里的电视剧里,只有九集的戏份。

张译把这份功劳归于角色形象本身创作的饱满。

我倒觉得,是曾经也当过兵的他把角色身上的这股劲儿演出来了,才让他从书面变得鲜活。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不过印象深刻的坏处就是,他被“军旅标签化”了。

而让他撕下这个标签的,是因为他跟殷桃的《鸡毛飞上天》。

剧里的陈江河是一个苦命孩子,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十几岁就出去闯荡。

做拖把、卖饲料,倒腾袜子和五金,再到逐步成长未跨国商业大亨,是白手起家的风云人物。

谁能想到那个铁骨铮铮的硬汉,转身就成了油头滑脑的“奸商”。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重新站回荧幕的张译,脚跟很稳。

这份稳主要还是基于他业务能力厉害。

《士兵突击》里,他说东北话;《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说的京腔;《山河故人》里操着一口山西方言。

比起现在荧幕上连台词都要靠配音的“演员”,谁更能让大家入戏,这不是太明显了吗?

别拿张译跟潘粤明比


回头看他演过的戏,几乎一直都在在做配角。

他的角色,永远是提起名字你就能想起情节的存在。

但他的人,似乎并不是让人印象那么深刻。

要拿现在的标准来说,他是不红。

不过人家也不在意,毕竟他是演员,脚踏实地做好自己事儿,哪怕是运气衰了点,但总有一天能出头啊!

所以,拿他跟潘粤明比来比起挑事的,大可以休息了——

人家俩都是正经琢磨演技的,没工夫搭理那些挑拨离间的营销咖!

今日头牌 | 弓不长

素材奶妈 | 张译相关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