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尼采


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在《权力意志》中说:“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了权力,始终是暴君。他们甚至只能成为暴君,他们始终是作恶多于行善。”

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根据尼采的理解,任何人都是有着权力欲的,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权力意志”,他们在追求“权力意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障碍,都会毫不客气地将其消灭,如果不能将其消灭,那么必须促使其成为自己“集团”中的一员,也就是为自己所用。因此,能力高强的人,因为其有力量、有能耐,自然就会抓住权力,不仅如此,他们“总是抓住权力”,谁也不会将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为了获取权力,他们甚至不惜流血牺牲。

尼采还认为,那些抓住了权力的人,他们“始终是暴君”,并且他们往往“只能成为暴君”,即便这些“暴君”偶尔做好事,但他们总体来看就是“始终是作恶多于行善”。

对尼采观点的反驳

对于上述尼采的观点,我认为,恐怕是针对尼采所生活的时代德国的情况写出来的。当然了,我并不熟悉尼采所生活的时代德国的情况,但至少还是和德国的情况有所关联的,德国当时的情况就是许多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不惜代价获取权力,难怪尼采老是喜欢用《权力意志》作为其哲学著作的书名,但他的《权力意志》并不是名副其实的,书名和内容有着巨大的差别,他的《权力意志》算不上是严谨的哲学著作,只能称作是散文著作,顶多就是“哲学散文”,东拉西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个散文著作实在是太“散”。总而言之,尼采所讲的这个观点,和目前我们国家的状况则是不能吻合的。顶多,在某些西方国家,应该是少数西方国家,也许还是适用的吧!

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首先,在目前情况下,能力高强的人,不一定能抓住权力,因为部分能力高强的人不一定喜欢权力,比如有的人喜欢搞科学研究,有的人喜欢写作。比如,我就是一个能力高强的人,但我什么都不喜欢做,更不要说是追求权力了。

还有,你尼采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否高强呢?如果你的能力高强,你为何没有总是抓住权力并且干坏事呢?如果你的能力不高强,能力不行,那么你就没有能力评判那些能力高强的人的情况了。因为,只有能力高强的人才能识别能力高强的人。

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所以啊,我国封建社会古代的吏部的官员,他们必须是能力高强的人,否则他们如何能够识别人才呢?总之,在我国的情况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部分能力高强的人不喜欢抓住权力。

比如,陶渊明的能力算高强了吧?但人家陶渊明不喜欢权力,不喜欢当官,而是喜欢隐居在“桃花源”当中。所以,你尼采根本就没有研究过陶先生,否则就不会这么说了。

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其次,抓住权力的人不一定是“暴君”,不一定是“作恶多于行善”。相反地,我国古代还有很多君主根本称不上是“暴君”,有的君主所干的好事比起坏事来,还是要多的,且有的君主还很软弱。所以,你尼采应该是说错了。并且,在我国古代而言,许多抓住权力的人根本就不是能力高强的人,比如那些两三岁、十多岁就当上皇帝的人,他们或多或少还是抓住一些权力的,但是他们还没有达到能力高强的地步。


尼采:能力高强的人总是抓住权力,始终是暴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