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宋陸游、蔣捷、晏殊詞賞錄


王樹山書法 宋陸游、蔣捷、晏殊詞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金錯刀行 宋代:陸游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王樹山書法 宋陸游、蔣捷、晏殊詞賞錄

公元1172年(孝宗乾道八年)正月,陸游應四川宣撫使王炎的聘請,從夔州(今重慶奉節)赴南鄭(今陝西漢中),擔任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投身收復失地的準備工作。乾道九年,那年陸游48歲,奉調攝知嘉州,他根據這段在中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這首《金錯刀行》。這是一首七言歌行。歌行體詩往往轉韻,此詩在用韻上是四句一轉,與詩人情感表達的流瀉起伏變化相適應,讀起來抑揚頓挫。全詩共十二句,前面十句皆為七言,最後兩句卻變化了句式,先用嘆詞“嗚呼”提唱,末句則用一氣趕下的九字反詰句,讀起來顯得鏗鏘有力,彷彿擲地有金石之聲。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王樹山書法 宋陸游、蔣捷、晏殊詞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虞美人·聽雨 宋代: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王樹山書法 宋陸游、蔣捷、晏殊詞賞錄

《虞美人·聽雨》是宋代詞人蔣捷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聽雨”為媒介,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此詞在結構上運用時空跳躍,以“聽雨”復沓串連,上、下片渾然一體,具有跌宕迴旋的匠心。蔣捷,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鹹淳十年進士。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

王樹山書法 宋陸游、蔣捷、晏殊詞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王樹山書法 宋陸游、蔣捷、晏殊詞賞錄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這首詞上下片之間,在境界、風格上是有區別的。上片取景較狹,風格偏於柔婉;下片境界開闊,風格近於悲壯。但上片深婉中見含蓄,下片於廣遠中有蘊涵。王國維借用詞中“昨夜”三句來描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第一種境界,雖與詞作原意了不相涉,卻和這三句意象特別虛涵,便於借題發揮分不開的。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王樹山書法內容源自網絡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