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关于理想主义》

《有一说一:关于理想主义》

——刘长锋

大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有理想主义倾向。原因有二:极少数纯粹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纯粹的,他活在童话和理想中(不用我举例子)。第二种是,假装活在理想中。为什么说是假装活在理想中?因为他要作出一副“文化人”的样子,但是没办法,他活在现实中更看重现实。现实的名与利才是他最看重的。而所谓理想的样子,是为了现实的名与利作工具的(也不用我举例子)。

《有一说一:关于理想主义》


政治上也有理想主义者,但大致与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没有太大区别。一万个人里面,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其实是并无所谓理想的,如果非要说有,也不过是把所谓的理想当成了名与利的工具而已。

普通人里面,(这里所谓的普通人,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指没有刻意去追求文学或者政治上完美的一类人而已,其实也是生活中的大多数,只是生活的正常参与者与见证者)其实,理想主义现象更为严重。人们追求绝对的公平、公正,希冀所有的公开透明。任何人的美好希望,都不应该被扑灭。但是很显然,这并不现实,而且是有违自然规律的。自然本就如此,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苦有甜……,哪一个都是正常的存在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一说一:关于理想主义》


我们把视野收窄,回归到政治本身。政治本身就是策略和权衡,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同时,也正如万物一样,没有绝对的。而作为权衡与策略,其本身就是具有利弊得失的考量。(当然了,政治本身利我与利他也是客观的,这里不论)无论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都有其结成的自然必然。也同样,在具体运作中,都有不同的模式思路与方法。管一个人吃饭、管一百个人吃饭和管一千一万个人吃饭,方法都是不同;服务一个人与服务一百个人、一千一万个人也不同。这也是权衡的一个考虑因素。

《有一说一:关于理想主义》


因为上述的权衡,个体与集体之间就存在不同的思虑。政治所考虑的取舍与个体所思考的取舍是不同的(即便随意两个个体,所思所虑也绝不相同)。但问题的根本与现实是,个体的希冀总是渴望与政治的考虑相一致。所以,这是最现实也最客观的存在。无论哪种社会组织形式,或者具体点讲无论哪种政制、政体,在本质上并无多大不同,他们所考虑都是一致的,面临的问题都是一致的。政治的取舍与个体的取舍是不同的,所以,政治常常为了取舍也会保有一些不可广为人知的秘密,他并不是也不会开诚布公地面对每一个个体。

《有一说一:关于理想主义》


但是恰恰相反,人们都不希望被隐瞒。这,其实也就是“普通人”的理想主义。但是无论如何,理想主义,之所以为理想主义,就在于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与不理解。这是客观的也是现实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普世”但东西,这,恰恰正是,而不是其他。

2020.04.16晚于三一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