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的情路并未因王庚的成全变得平坦,却仅仅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陆小曼与王庚的婚礼,一时间北平的各大报纸,都刊登着“一代名花落王庚”的消息。但也有人唱 反调,称这种父母包办的婚姻,与当时新文化倡导的,自由恋爱相违背,必然不能长久。

此番言论,定然出自酸葡萄心理,不料却是一语中的,与王庚结婚后,陆小曼依旧初入社交界。

陆小曼的情路并未因王庚的成全变得平坦,却仅仅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1924年,在胡适的怂恿下,刘海粟满怀罗曼蒂克的思想,去拜访了已经是王太太的陆小曼,为此两人还专门剃了胡子换了衣衫。

这次会面即便时隔六十年,刘海粟依旧记忆犹新。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的文章里回忆到,没隔多久徐志摩就接着赶到了,但是奇怪,他微笑的和陆小曼打了招呼,却不说话。席间他总是用眼神,而不是用嘴巴。我想,豪饮且健谈的志摩,今天怎么拙于言辞了呢。

陆小曼的丈夫王庚,本身也是梁启超的弟子,当年徐志摩刚从英国回来以后,因为有梁启超的这层关系,就认识了王庚和陆小曼。

当年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也实际上也是王庚,给他们创造了条件。因为王庚他是个军人,他不懂得浪漫这一套,所以他就把机会放手给了徐志摩。

陆小曼的情路并未因王庚的成全变得平坦,却仅仅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王庚 陆小曼 徐志摩

当年胡适定然料想不到,他此番献宝似的,把陆小曼引荐给徐志摩,将给这二人的命运带来多大的改变。

恰逢那一年,中国知识界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京城各界名流纷纷参与。而在这场盛宴的烘托下,陆小曼与王庚的关系将土崩瓦解。这位众星捧月的社交女皇。也将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1924年春天,梁启超主持的讲学社,邀请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来华访问。成为了那一年最轰动朝野的大事。是

为了迎接“诗翁”的到来,由父亲徐申如出资,徐志摩和胡适合伙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得名于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

“新月社”中国史上第一个以,留学欧美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团体。会员有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梁实秋、林徽因、林语堂等人。不久之后,刚与胡适、徐志摩等人结识的陆小曼,后来也加入其中。

陆小曼的情路并未因王庚的成全变得平坦,却仅仅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泰戈尔一行

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一行人乘坐,热田丸号轮船抵达上海。然后,在徐志摩的陪同下前往北京。

泰戈尔在华期间恰逢赶上64岁生日,北京各界名流义士为其筹划了一场祝寿宴,地点在协和医学院礼堂,由胡适主持。

宴会的压轴大戏是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戏剧《齐拉德》。演员阵容颇为强大,男女主角由张歆海和林徽因饰演,林徽因之父林长民饰春神,徐志摩饰演爱神,还有一众各界名流自愿上台饰演路人甲乙丙丁。

陆小曼的情路并未因王庚的成全变得平坦,却仅仅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林徽因和张歆海

后来加入“新月社”的陆小曼,并没来得及争得上台的机会。但也是场内最忙的一个。她站在门口发放节目演出册,进来一人递上一册,同时收回一元大洋。

20年代中国存在着一个精英阶层,这个阶层一部分是留学归来的,另外还有一些旧时代的官僚和文化人。

这场文化界的盛世,持续了一个多月泰戈尔离开中国去了日本。不久林徽因考取半公费留学的机会,也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一同去了美国留学。

陆小曼的情路并未因王庚的成全变得平坦,却仅仅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林徽因和梁思成

追求林徽因不成的徐志摩,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恰逢此时,陆小曼也渐渐发现自己与王赓之间,在性情和爱好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开始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痛苦,王庚是受美国教育比较深,对于工作来说非常的在意,对跟陆小曼的感情交流比较缺乏。

泰戈尔离开后,为其访华而成立的“新月社”文学活动锐减,位于松树胡同七号的“新月社”俱乐部,渐渐成为文人社交聚会的所在。

1925年1月19日,胡适在俱乐部请一些朋友吃饭,徐志摩和陆小曼均在其中。时隔多年后,当已结婚的徐志摩与陆小曼陷入争吵,徐志摩写信祈求小曼,能恢复当年的热情,信中回忆的正是1925年1月19日那一夜。

陆小曼的情路并未因王庚的成全变得平坦,却仅仅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徐志摩和陆小曼

1925年初,徐志摩与陆小曼两人恋情被曝光,很快在北平和上海的文化圈,掀起了轩然大波,到处都是针对陆小曼的口诛笔伐。此时陆小曼的名声,已是毁誉参半,所幸此时,他还有新月派一众好友们的支持,

然而陆小曼料想不到,她的情路并未因王庚的成全变得平坦,却仅仅是一场悲剧的开始。

欲知后续,下章分解。欢迎各位同学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