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實施仁政,近忠臣遠小人,為何還是為後人留下禍患

明宣宗治理國家的一個成功的經驗就是:重用忠臣,懲辦小人,他時常思考古代君王的偏信小人,迫害忠義之士,害國害民的經驗教訓,他也常和大臣們談論小人害國的例子,讓他們引以為戒,不要輕信小人讒言,要辨明是與非,按公理做事情。宣德二年(1427年),有一次宣宗召見戶部尚書夏原吉,和他談論到了古代的偏聽偏信,小人害國害民的教訓,並從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表面上他們的建議好像是對國家很忠心,但是他們的用心卻很險惡。因此,從古代到現在,賢明的人都十分痛恨小人。例如,上古時代的舜帝就憎惡讒言,春秋時孔子遠離奸人,唐太宗把進讒言的奸人當作國賊予以懲治。宣宗表示,他自己在對待小人讒言的問題上也十分重視。一旦發現有這種現象,便會堅決制止,絕對不能讓壞人得到好處。他還常把歷史上輕信小人壞話導致亡國的事情作為教訓,堅持防止小人讒言害人的事件發生,並且希望大臣們也要時刻提高警惕,不要上奸人花言巧語的當。

明宣宗朱瞻基實施仁政,近忠臣遠小人,為何還是為後人留下禍患

宣德初年,朝廷政治中仍然存在一些有缺陷的政策。特別是南京的法司,殘缺而不健全,隨便就判決,輕意的把被告人逮捕、審問。比如,奸人想要陷害好人,想編什麼罪名就給什麼罪,寫成告狀信前往南京上訴,這樣就造成了許多冤案,殘害了無辜的忠臣良民。宣宗得知後,立即下令都察院頒佈命令,對這些情況加以禁止,從今之後,凡是有告狀的人都必須送往北京審理、只有京城軍民的訴訟,允許把他逮捕審問。這道法令的制定,就制止了壞人鑽朝廷的空子來冤枉殘害忠臣的事件的發生。

當時朝廷發生了一件誣陷忠臣的事情。結果,奸臣受到態治,忠臣受到了保護和重用。這個宦官叫裴可力,朝廷派他到浙江,負責監督處理當地政事浙江有一個姓湯的千戶,聽說朝廷來了一個欽差御史,來監督、檢查工作,他心虛了,因為他在這裡為非作歹,幹了許多見不得人的事情,因此,他想,只要對朝廷派來的這位大官進行重金收買,只要用利益把他捆綁在一起,不就安全了嘛。湯千戶在裴可力到來之時,立馬大擺酒宴熱情款待這位朝廷大員,找各種理由獻殷勤,討好朝廷大員,借各種名義,送給裴許多的金銀寶物。裴可力經不住金錢的誘惑,便和湯千戶在利益捆綁下相互勾結了起來,更加嚴醋地魚肉百姓。當地人民對湯、裴的倒行逆施恨之入骨,紛紛上書朝廷、揭露他們的罪行,請求朝廷對他們進行懲治。

明宣宗朱瞻基實施仁政,近忠臣遠小人,為何還是為後人留下禍患

於是,朝廷派遣按察使林碩到浙江進行整頓。林碩到任之後,立即採取措施,制定了一整套的法規制度、整頓、清查官吏、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湯千戶對林碩的到來,又害怕又不甘心。因為林碩所制定的政策、制度,都讓他的利益受損,還限制了他的胡作非為。於是他向裴可力說林碩的壞話,裴可力利益受損而怨恨林碩,認為林碩是為了奪自己的權位,監督、調查他來的。於是就尋找時機進行報復。經過反覆謀劃,裴可力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摺、誣陷林碩,說他到浙江後,有譏諷、誹謗朝廷的言論,違背宣宗皇帝下的詔書諭旨,不讓施行。朝廷得到這個奏摺後,立馬把林碩拘捕,押送到北京審理。刑部對林碩提審,林碩心裡清楚,自己已被小人陷害,便在法庭上給自己辯解。他說:“我以前曾經擔任過御史,視察浙江,讓當地的小人不能繼續為非作歹,給他們帶來很多麻煩。此次,臣升為按察使,再次到達浙江,時間不長,臣採取一些措施,又觸及了這些小人的利益,因此他們更加恨我,便耍弄陰謀,製造謠言,加害於我,想要把我趕走,保證他們可以繼續為非作歹,殘害百姓,不受官府的制約。”

明宣宗朱瞻基實施仁政,近忠臣遠小人,為何還是為後人留下禍患

宣宗聽了林碩的申訴,對他說道:“我本來就不會輕易相信他們卑鄙的話、一定會當場審問他們。如今你既然已經明白,是那些小人對你的陷害,我也不相信他們。依然相信你、你也就不要有心裡負擔。你現在馬上到浙江,繼續擔任你的職務,履行你的職責,為百姓主持公道,辦實事,不負朕對你的期望。只要遇到民眾疾苦的事情,全部奏報上來。朕以誠心對待臣下,不輕信奸人謠言,你不要有其他的顧慮了,好好地幹吧!”林碩聽了皇帝的一番話,流下眼淚,連連叩頭拜謝,並保證回到浙江後,一定不辜負皇上對自己的信任,秉公辦事,用盡全力報答朝廷和皇上。

隨後,宣宗對侍從的大臣說:“宵小之人裴可力製造虛假的事情、去陷害忠直的大臣,回到京城後一定要嚴加懲治,絕不寬怨。”果然,事隔不久,裴可力被召回京城,打入大牢,以誣陷罪被依法判刑懲處。湯千戶殘害百姓也受到了懲治。宣宗對小人的懲治,對忠臣的信任、重用在朝廷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弘揚了正氣,壓制了邪惡。

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初三日,內官衰琦,內使阮巨隊、阮誥、武莽、武路、阮可、陳友、王貴、楊四保、陳海等伏誅。他們在廣東等地出差辦理國家事務,以採購買賣物品為理由,擅自領取別人財物,事發下獄。經過審查,這些都是袁琦一手操縱的。在抄沒家產時,發現所埋藏金銀數以萬計,寶貨、絲錦衣物等應有盡有。連所用的金玉器皿,也是從宮中獲得,屬於非法。這些都是上面所說的眾人所做,經過三堂會審,全部處死。

明宣宗朱瞻基實施仁政,近忠臣遠小人,為何還是為後人留下禍患


宣宗知道後,深惡痛絕,立即命令將袁琦千刀萬剮,凌遲處死,以解民恨。其餘十名,斬首示眾。為總結此類事件的教訓,於第二年的正月十九日,宣宗佈告天下,以做效尤。其中說道:“我自從登上皇位,早早起床,很晚才睡,不敢偷懶。認為天下江山是祖宗留下的,百姓戰士也是祖宗留下的。百姓安寧,天下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而我也才能報答祖宗的恩情和寄予我的厚望。

“自從登基以來,我始終把安定民心作為自己的職責,可是內宮太監袁琦,陪伴我很長時間了,卻沒有想到他為人陰險狡詐,欺騙朝廷,以辦理公家事情為藉口,做一些罪惡的勾當。有人上報說內官內使,在外面招搖撞騙,凌辱官員,毒打併且虐待戰士百姓,無所顧慮地貪汙,殘酷到了極點,他所得到的金銀財寶有千千萬萬。所在地區,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當地官員坐視民患不敢過問。天地不容,神人共怒。發其罪惡,白於天下,已交法司,歸拿嚴辦。

明宣宗朱瞻基實施仁政,近忠臣遠小人,為何還是為後人留下禍患

“爾等各級官員聽著:一定要體會朕愛民之心的迫切,使人民安定太平、過好日子,是國的根本。代天理民是君王的事,為國安民是臣下的事。你們一定要勤奮向上,讓下面的軍民都安定無事,而聽不到他們的嘆息聲、愁苦聲、怨恨聲。只有這樣,才算盡職盡責,不負朕的委託,你們努力吧!殺掉太監既了結百姓的心頭之恨,又給各地方的官員上了堂“擁政愛民”的課。

宣德十年(1435)年,年僅38歲的宣宗匆匆忙忙又不甘心的走完了一生,年僅9歲的長子朱祁鎮繼承了皇位,宣宗去世後,得到了世人很高的評價,說他”心胸開闊,致力於親孝,與家人相處和睦;朝廷所施行的都遵從法規。特別關心百姓,如果碰到有上報水旱和蝗蟲災害的,便派人前往視察救濟又說他“愛惜人才,非有大過,常保全之慎”等等。其中難免有溢美之詞,但總的來說,還是符合事實的。宣宗力行“仁政”,有許多可以被稱頌的地方,他鼓勵大臣們的直言勸諫,馭下寬鬆,表現出了以寬大、愛惜他人為根本的政治思想。但是,也放縱了一些貪官汙吏,該處理的不予處理僅僅批評一番,至多斥責,也就不再追究。懲治壞人不嚴厲,留下了禍患,是吏治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