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黄河滩区发展的劣势分析

1、滩区水患威胁始终存在,而供水却不足

“黄河滩区”本身是黄河河道的一部分,具有行洪功能,随着上游黄土高原倾斜而下的大量泥沙,黄河自古以来便呈现“悬河奇观”,洪水威胁是滩区的头等大事。据统计,自建国以来至 2000 年,滩区基本出现 3 年一灾的威胁。随着 2002 年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立,滩区水位得到有效调蓄,目前滩区水位稳定,可以做到花园口 8000 立方米流量可控制在河槽,超过 8000 立方米流量可能会漫滩,22000 立方米流量能控制在黄河大堤以内。目前,黄河水量主要用于输沙入海,下游引黄灌溉的农业用水有限, 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用量,缺水断流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新乡市黄河滩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滩区历来的洪水隐患,使得滩区内的经济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生活在贫困线下徘徊,农业农作物单一,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种植方式方法落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不完整,经济效益低。目前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主要依靠工业的维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如平原示范区的桥北乡建有工业园区、韩董庄镇也有部分工业分布,封丘县尹岗镇布局起重、卫材基地,长垣县恼里镇主要发展起重产业、苗寨乡以防腐产业为主。

3、滩区现有交通条件差

滩区目前道路等级低,大部分道路为三级、四级公路;通行条件差,路面破旧,部分道路尚未硬化;路幅宽度窄,以通村路为主要形式,路幅宽度普遍仅为6-10 米,仅 S310 省道等少数道路,路幅可达 15 米。道路交通的不便,使得滩区“临水不见水”“出摊不便捷”,不利于经济发展,更不利于滩区防灾避灾。

4、村落欠发达,村落规模差异性显著,出现部分“空心村”

滩区内村落以历史形成的自然村为主,村落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村落集中连片,形成 1 平方公里以上的聚落,居民 3000 户以上;部分村落规模小,占地不足 5 公顷,住户不足百户;村落规模差异显著,发展不平衡。部分村落无阻蔓延情况突出,出现部分“空心村”。村落发展中,部分村民放弃村中旧宅,在村边择地建新宅,使得村落持续向外蔓延,村中心取破败不堪,出现“空心村”,极大降低了村镇土地利用效率。

5、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充分、不均衡

大规模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针对滩区谋划的项目,因绝大多数因不能通过前期的审批和评估,而无法申报落地,导致现在滩区学校、供水、供电等基础公共服建设滞后,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相对较差,各类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制约,审批受限已成为滩区全面发展的一块政策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