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慄:幫扶平臺奏響同步小康“春之歌”

人民網-江西頻道

江西省人大代表盧文俊捐資200餘萬元打造最美鄉村小學,每年再拿出15萬元資助貧困學生;貧困戶老鍾創業無門,夏洪保代表引導他種植3畝冰糖柚並飼養肉牛,實現穩定增收;“仁泰教育促進會”累計資助特困學生5514人,“百名人大代表精扶百戶貧困戶”經驗全省推廣,1010名人大代表捐資1200餘萬元用於幫扶深度貧困戶,讓240餘戶貧困家庭如期脫貧……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生動的展示了上栗縣社會扶貧的活力湧動。

總人口不到52萬且屬於非貧困縣的上慄,社會扶貧工作為何能異軍突起?答案是:上栗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緊要的民生工程,創造性推出“包村貼心幫扶”“週六扶貧日”“每週幫扶清單”等工作機制,積極搭建民營企業、愛心人士、群團組織、公益活動四類幫扶平臺,形成“百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精扶百戶貧困戶”“黨員幹部 社會愛心人士疊加幫扶”的合力攻堅幫扶體系,形成了“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可喜局面。截至2019年底,全縣19個省級貧困村全部摘帽,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2.44%下降到0.18%。

仁泰有愛:基金點亮求學路

4月3日,在上慄鎮濱河社區的廉租房小區內,在上海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年級學生陳玉,正在幫媽媽做家務。談及自己的本科和讀研歷程,文靜的小姑娘有點激動。

“2015年,母親在餐館打零工,我考上了中國地質大學,妹妹考入萍鄉學院,家裡兩個大學生,壓力可想而知。”陳玉介紹說,“全家犯愁時,仁泰教育促進會送來了5000元學費。基金幫一點、親友助一點,獎學金省一點,這4年就熬過來了。”

陳玉所說的仁泰教育促進會,是上慄話中“人大”的諧音。2010年12月,經上栗縣人大常委會倡議,時任江西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的張啟德先生,捐出300萬元現金成立仁泰教育促進會。在彭波、張林羽、劉彥、甘啟生等100餘名人大代表接力下,促進會已累計資助學生5514名,發放扶貧助學資金1390.45萬元。其中,縣人大常委吳高峰在近5年時間裡,助學捐資已累計100餘萬元。

“除了退休老校長李維正發起的‘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全縣新湧現赤子之愛、人間焰火等12支愛心助學基金,廣東一心公益、葉氏臺胞也在上慄開展助學。”上栗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國家對各類貧困學生有教育扶貧政策,但貧困生進入高中、大學階段後各項支出也明顯增多。為了幫助他們‘逆天改命’,所以我們將扶助對象確定為貧困高中生和大學生。”

來自東源鄉的貧困學生易歡林,就是受益幫扶對象之一。2016年以來,上栗縣人大常委會每年在上慄中學設立一個“陽光慈善班”,招收品學兼優的學生50名,每人每年資助2000元。在高中三年裡,易歡林共計獲得了6000元資助。2019年秋季考入本科後,她又獲得了3000元的資助。

“2018年,我們扶助了貧困高中生、大學生1000人次。2019年1031人次。因為基金的壯大,今年的幫扶範圍和標準還將提標。”上栗縣仁泰教育促進會理事長介紹說:“這些扶助金,來自各級人大代表特別是民營企業家的愛心資助。通過基金的扶持,織密了保障網、點亮了求學路,全縣無一人因貧失學。”

雙百結親:力量疊加扶真貧

適家居沐浴黨恩,逢惠政如見光明。走進金山鎮新楊村“榮半仙”的家中,新房上的大紅對聯,形象地表達著全家人的真實情感。現年53歲的榮宗耀,家有3口人。79歲的老母親年老體弱,自己為視力一級殘疾,妻子不僅是肢殘三級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全家生活除了3份低保金和殘疾人補助金,僅靠榮宗耀給人“算命”維繫。

“2017年,縣人大的幫扶對象上門幫扶,市人大代表柳銘京拿出5萬元扶貧基金存入銀行我每月領息。幫我爭取危改資金、聯絡募捐,吳俊根代表包工包料建設。房子建成又送來了傢俱和床上用品。”榮宗耀說:“去年幫扶對象退休後,縣人大王純主任接手幫扶,他讓我飼養了60只瀨兔種兔,每年獎補產業扶貧資金3000元,兔子穩定一個月出欄一次,這日子一天天就好了起來。”

為了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上栗縣人大常委會2017年起率先開展“百名人大代表精扶百戶貧困戶”活動,各級代表以自願方式與深度貧困戶精準對接,幫助深貧戶走出困境。為了發揮示範作用,上栗縣人大機關幹部分別帶頭認領2-3戶“窮親”。

李建春代表拿出30萬元幫助3戶貧困戶,盛琴代表把幫扶對象吸納到企業務工,陳國星代表幫助幫扶對象改造釀酒車間並解決銷路……從開始的104名代表參與,再到“百企幫百村”“百企幫百戶”,3年裡,上栗縣各級代表共帶動民營企業捐資4000多萬元,用於村級發展、扶貧幫困。1010名代表與300餘戶貧困戶結為幫扶對子,拿出1200餘萬元真金白銀幫扶,還解決了280餘個就業崗位,讓240餘戶深度貧困戶如期脫貧。

“成長依靠黨,成功感恩黨。我們鑫通從‘鐵錘風箱小火爐’起家,發展成產品專供‘一帶一路’的跨國公司,就得益於黨的好政策,得益於上慄人民的支持。”已不再擔任縣人大代表的江西省鑫通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李炳濤說,“有一份光便要發一份熱,鑫通吸納了20多個貧困戶就業,拿出1000多萬元設立助學基金,支持村裡建設、產業發展等,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我有能力就應該拉一把。”

好人聚力:扶貧扶志同奮進

“感謝勞模們的幫扶,家裡有了穩定收入,全家人都看到了新的希望。”來到上栗縣東源鄉新益村馬家嶺陳家自然村,47歲的潘梅連正在“勞模愛心超市”忙活。談及家中近況,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潘梅連的公公婆婆年老體弱,丈夫陳高華在2012年摔傷後喪失勞動能力,家中的3個女兒均在讀書,全家生計依靠潘美連趕集售賣日用品維繫。考慮到潘梅連家周邊有居民200餘人卻無便利商店,且潘大姐有經商經驗,上栗縣總工會聯絡了全國勞模鄒敦福、市級勞模李正根等人,籌集1.6萬元資金捐建愛心超市。

“從裝修到開業,啥都不用管,勞模們一手操辦。”潘梅連說。2018年7月20日,“勞模愛心超市”正式對外營業。超市由丈夫照看,每個月能有15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自己繼續趕集賣貨,家中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榜樣是旗幟,更是明燈。他們有愛心,有強大的號召力。我們依託27個愛心勞模籌集了6萬餘元,單位又配套了部分資金,在全縣建設了11個‘愛心勞模超市’。”上栗縣總工會工作人員彭從慧介紹說,“通過為具備條件的貧困戶捐建超市,實現了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轉變,還點燃了他們的奮鬥之志。”

談及身邊好人的指引,二級肢殘人員柳均深有感觸。2011年,他在外打工時因意外導致下身癱瘓,家中傾盡所有治療後才有所起色。在對生活喪失信心之時,“中國好人”胡生髮走進家門。胡生髮因罹患小兒麻痺症致瘸,不等不靠打拼成為資產上千萬元商戶的故事,讓柳均倍感觸動。受到感染的他,自學了圖文處理,找到月收入4000元的工作,後來又通過技術入股成為股東。

“全縣有1913戶殘友,我們在胡生髮大哥的引領下,以肢殘人協會為平臺,引導大家抱團取暖。3年來,我們在街頭開展了100來次義賣義診,社會各界的點贊讓大家點燃了奮鬥激情。”上栗縣殘聯理事長介紹說,“金山鎮殘友杜啟玲夫妻都是殘疾人,在協會的幫助下,患有聽力障礙的丈夫在縣城餐館務工,自己在家手工製作棉鞋補貼家用。現如今她逢人便說協會是殘友們的‘孃家人’。”

公益引領:向上向善有作為

“迷你冰糖柚色澤金黃,個大飽滿,好吃看得見。”“‘金絲皇菊’產自網紅村幕衝,農家肥種養、無塵車間封裝,開水沖泡有如鮮花怒放,屬藥、茶兩用佳品……”3月15日,一場扶貧助農直播活動,在赤山鎮金泰農業合作社舉行。在短短的2個小時內,網上成交量就超過1000餘單。

“在網絡直播平臺打造脫貧IP欄目帶,用鄉村網紅為農產品代言,開啟了公益銷售新模式。”上栗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說,“通過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資源,以系列公益活動引領愛心匯聚,不僅有效解決了農產品受疫情影響滯銷問題,還推進了扶貧產品上行、網銷產品的開發”。

為了倡樹向上向善新風,推動社會扶貧縱深邁進,上栗縣依託群團部門和公益組織力量,精心策劃系列活動。其中,上栗縣志願者聯合會與中華思源扶貧基金等國內7個知名組織合作,爭取善款和物資價值300餘萬元,以愛心眾籌方式,為1300名事實孤兒分別送去單價365元的冬季溫暖包。

上慄團縣委先後與8家社會組織聯合開展“微心願”認領活動,幫助700餘名貧困小學生和特困留守兒童圓夢。上栗縣婦聯持續開展“溫暖關愛工程”,為1200餘名貧困婦女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為363名貧困婦女送去適應性崗位,並開展“精準扶貧·愛灑春蕾”主題公益活動,資助貧困女童、留守兒童595人次。

紅十字會依託“小天使基金”“陽光天使基金”,讓72例兒童接受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白血病免費救治。80餘戶家庭認領“雞冠小鎮”的扶貧菜地,讓入股貧困戶年均增收1.2萬元以上……在春天裡,上慄的四大社會扶貧平臺把涓涓細流匯聚成愛的海洋,奏響著動人的同步小康“春之歌”。(黎志文、鄭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