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作者:侯苗苗(中藝藏•第21期高級藝術品鑑定師班學員)


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中華多藝寶,藏於識者家”

盛夏的星光視界中心綠意森森,熠熠生輝,中藝藏格外熱鬧。

7月14日,作為文鑑小白的我有幸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員一道進入中藝藏“高級藝術品鑑定評估師”研修班的課堂,聆聽諸位文博圈專家老師的教誨,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記得當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名師。

早就知道,咱們中藝藏有50多位文博系統和市場經驗豐富的專家老師。這次能坐在名師雲集的中藝藏課堂上和這麼多熱愛傳統文化的朋友們一起聽課,我格外珍惜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在本次培訓中,中藝藏範校長、班主任陳老師,還有我們辛勤的工作人員為學員們提供便利照顧,努力創造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在為期一週的時間裡,我們學習了倪亦斌老師的《明清瓷器鑑定》,王紀潔老師的《中國古代錢幣鑑定課》,劉尚勇老師的《中國書畫之徐悲鴻馬的鑑定》,周學文老師《中國玉器鑑定專業課》,王帆老師《龍泉窯瓷器鑑定概論與實踐》五位老師的專題課程。

課堂上一位位專家老師,以深厚的歷史積澱,精湛而獨特的鑑定技術,旁徵博引,侃侃而談。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專家老師們淵博的學識,理性的思辨,獨到的見解,就像一盞盞明燈,給迷茫的我們指明瞭道路,又像一幅幅尋寶地圖,堅定了我們深入文博鑑定領域的信心。

明清瓷器課

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瓷器可以說是傳統文化中最負盛名的瑰寶之一,中國瓷器為現代收藏的一大項,愛好者不計其數,從近年來各大拍賣行交易成交量也可窺見一斑。

尤其明清瓷器發展出了精妙絕倫的青花瓷故事畫。在這堂課之前,明清故事畫瓷器在我的腦海中是精美的,無邊無際不成體系的。

在這堂課上,倪老師以自己國際化學術視野和獨特的治學方法,以及能接觸到的高端而豐富的瓷器資源,以《西廂記》為線索,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脈絡發展清晰的瓷器群研究的典範,並指出校正了國內國際多個權威代表的明清瓷器研究成果上的紕漏。學員聽得簡直歎為觀止,精彩異常。給我們指出了未來明清瓷器的高維鑑定研究方向,令我益匪淺。

古代錢幣課


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如果說有一樣東西伴隨著族群的興旺而發展,與國家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綿延幾千年而未斷絕,承載了深厚的歷史積澱。那必然是錢幣了。王紀潔老師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她的錢幣課閃耀著奪目的理性思辨的精神光芒。

一枚枚小小的錢幣,不僅僅是流通貨幣,更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融合的產物,一花一世界,一幣一乾坤。

中國錢幣使用歷史很長,可以追及商代的海貝、銅貝。老師講到商代的海貝,會讓我們思考,為什麼大千世界裡海貝會脫穎而出成為交換媒介。

講到春秋戰國的刀布幣,王老師會讓我們思考為什麼秦會使用圓幣,三晉周鄭會使布幣,而齊燕是刀幣。

講到秦漢至隋唐,老師會仔細講解兩漢五銖、魏晉五銖、隋五銖的區別。講到唐代,老師會讓我們思考開元通寶的字體為什麼由傳統篆書改為顏體。還有講述“順天易得,得壹難求”的故事。

講到宋代,老師講到數量繁多,年號錢盛行的宋錢怎麼鑑定它們的價值高低。

講到元代引導我們思考為什麼元代紙鈔會成為主流。

講到近現代貨幣,老師會著重講解目前市場上價值很高的幾類貨幣特徵。

老師還講了近代以來,三次大的假幣潮,開始的時代背景以及流通去處和鑑定要點。整個錢幣課同學們的積極性都挺高,一天的課意猶未盡,王老師課程內容十分詳盡,讓我們對錢幣鑑賞有了心中有底,手裡不慌。知道歷史上有哪些幣種,再多見真東西,自然能鑑定真假。

書畫鑑定課


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書畫課是由劉尚勇老師講解的,他是近現代書畫鑑定的專家。劉老師首先點明瞭書畫鑑定學習的路徑和方法。

主要分為藝術鑑定、技術鑑定和學術鑑定。

藝術鑑定可細分用筆、用墨等等;技術鑑定可西分為作偽手段等等;學術鑑定可以包括文獻著作、史料考據等等。以及每一種鑑定方式的名家大師介紹。

這個開篇講解真可以說是高屋建瓴,以總覽全局的高維視角總結歸納了書畫鑑定的大類及其分支。天下鑑定之法無出其右了。

以徐悲鴻畫馬為案例,收集了徐悲鴻一生五個時期畫的馬中大多數作品。劉老師把他每時期的馬的作品集群從總體特徵對比到都分解開來分析特點,庖丁解馬,比如徐悲鴻早期作品(1928~1932年)主要是追求馬的形體準確,保留了較多石膏模型的痕跡。被行內成為“石膏馬”。然後局部細節對比分析:頭部、鬃毛、耳朵、眼神、馬身、馬蹄、整體神采,還有徐悲鴻先生的字體和提款習慣。

一天的課下來,像我這種小白再去鑑別徐悲鴻先生的畫,都可以真假立判,還能說的頭頭是道。以這個方法論來學習專類書畫鑑定,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學非常好。

玉器鑑定課

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周學文老師的玉器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量的玉器實物。老師會結合玉器發展史脈絡與我們學員收藏鑑賞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講解玉器鑑定課,課程十分實用。

玉作為高層次文化的載體,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禮儀、商貿、宗教、審美追求、精神寄託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玉所擁有的美麗光澤和溫潤內質使它成為了一種超自然物品,被賦予了深厚文化意象,君子比德於玉。正是謙謙正人君子良好的象徵。周老師學識深厚,以一篇《靈玉賦》囊括了玉的發現、製作、地位與發展脈絡,“羽以彩飾,石與玉當……璋戚鉞璣,蠶魚龜鷹”給我們以文學和玉器知識美的享受。

玉器發展分兩個階段三個層次。

第一階段是史前時代至漢代。此階段又被稱作高古玉時期,以通靈神玉和禮器之玉聞名。老師還細緻講解了這段時期玉器具體特徵和鑑定要點。

第二階段是隋唐至明清(包括民國),特點是玉走下神壇,擺脫神秘,向世俗和功用性發展,反應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其中隋唐——元代被稱作中古玉,明清——民國被稱作近代古玉。

隨後周老師對每個時代的典型玉器的開採雕刻和樣式紋飾進行詳細講解,並在講解的同時給我們傳閱玉器實物,這種學習方式讓我們收穫很大。

龍泉窯鑑定課

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青瓷由來已久,早在唐朝,就有“九州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陸龜蒙:《秘色越器》)之說。

這次非常有幸參加了王帆老師的龍泉窯課程。一個人在聊他喜歡的事物時,他的眼中是有光的。能感受到王老師是一個真正愛龍泉窯的人。聊起龍泉窯,王老師的眼中彷彿閃著光。老師自己收藏了龍泉名品就有幾百件,其中不乏故宮等館藏級同類和各大拍賣行上曾經幾百萬的拍品。說到考據龍泉窯的產生時代,他大膽推測,小心求證,在三種主流說法中他查閱經典又多次實地考察追根溯源,最後加以理性分析,敲定了龍泉窯真正產生於五代晚期。當時看其考據過程,被老師的認真態度和理性精神震撼到了,但其實後面會被震撼的更多。

老師精研龍泉窯三四十年,可以一眼幾秒就能看透該件龍泉器物真假、時代、名稱、功用、鑑賞美感、市場價值等,甚至還能說出是龍泉窯具體哪個窯口。

老師把這套鑑定心法總結簡練,都分享給我們,我覺得真是進步神速。老師仔細的龍泉窯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分別是五代至北宋早期、北宋中晚期、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宋元時期、明代。

每個時期分別從外形、胎體、釉色、質感、開片、裂紋等詳細介紹期特徵。老師讓我們對真物留下深刻印象,也就知道假物假在哪裡。真是至理名言。

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宋代奉行守內虛外,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雖軍事力量較弱,強鄰環顧,但經濟與文化發展卻空前繁榮,龍泉瓷器更是迎來繁榮時代。

北宋時期,尤其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基本維持了百年和平相處,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大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安康富足,反應在龍泉窯上已初具規模,產品以生活用具為主,如碗、碟、盤等,裝飾技法以刻花、劃花為主,裝飾紋飾有菊花、團花、纏枝牡丹、水波、雲紋,線條流暢。

宋室南渡之後,原先的汝窯鈞窯都已遭到破壞,隨著政治中心的南遷,龍泉窯越來越繁榮,再加上積極革新技術,形成了獨特風格,工藝有了重大改進,產品種類豐富,除了日常生活外,還增加了文具以及供器。

這一時期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通過多次上釉以及燒製氣氛的控制,成功燒製粉青、梅子青等,釉色純正,達到了青釉史上最高水平。其中龍泉窯的文房花器可稱一絕,無處不顯示著宋人高雅情趣和卓越審美能力。

隨著南宋政局穩定,經濟的繁榮,科舉制的完全成熟,都市生活的發達,宋代文人地位崇高,文人重視文房,必有花、香、茶,都離不開瓷器作為載體,龍泉窯在朝廷和文人的推動下,創燒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瓷質花器。有仿古禮器,也有各項吉祥器物,想象力之豐富,令人歎為觀止。

文房雅器歸納起來有四五十種,適合瓷器燒製的有筆擱、硯屏、筆洗、筆舔、水丞(水盂)、水注、水滴、印池、花瓶、香櫞盤、琴爐、鳥缸等,所有這些適合瓷器的雅玩龍泉窯全部燒造過,而且工藝精細,氣質典雅。在中國瓷器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老師還以不同時代的同一器型為專題,展開龍泉窯鑑定探討,比如說各類杯盞在宋元明各代的不同,通過對器型、工藝傳承風格、口沿、爐身、胎質、整體效果等對比,使真假立現,大幅度提升了我們的實戰鑑賞能力。每個人都收穫滿滿啊。

學習心得:藝術品鑑定師培訓課程

中藝藏文博教育

隸屬於中藝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開放大學培訓學院戰略合作單位、中國收藏家協會古典傢俱收藏委員會常務秘書長單位、中國舊貨業協會文化藝術品委員會秘書長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員單位,北京市誠信創建企業,主要從事文博人才繼續教育培訓,包括文物藝術品鑑定評估師、金繕修復師、古陶瓷修復、藝術品金融經紀人、職業資格認證項目、學歷提升等人才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