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投入20萬,升不上重點高中之六:敏銳觀察力來源於生活實踐

有時候,人們會發現一些孩子很馬虎,考試或作業出現錯誤成為家常便飯。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反覆強調或警示,甚至進行懲罰,這些孩子依然改變不了馬虎的習慣。

有時候,人們會看到一些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學習,但是效率很低,寫作業天天磨蹭到半夜,但學習成績依然提不上去。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找不出原因,就歸結為學生智力問題。不止一次,家長問我:“你看我孩子的智力怎麼樣?學習不太好,是不是智力問題啊?”其實,孩子先天性的智力差距很小,1%的孩子可能先天性智力發育不好,1%的孩子可能智力發育超常,但98%的孩子智力發育基本差不多,但由於後天生活環境及訓練方式的不同,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抽象思維能力、基本計算能力及閱讀能力出現差異,所以學習效率不同,最終導致兩級分化嚴重。

請注意:這是由於後天生活環境及訓練方式的不同,導致的學習能力的差距,而不是先天性智力差異!所以,瞭解教育理念,科學培養孩子特別重要。

本文開頭提出的兩種現象,其實就是學生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弱的表現。學習猶如在一堆亂麻中理出一個頭緒,因為觀察力不敏銳,常常受表面現象的迷惑,不能真正地看到事物的本質,所以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而影響了學習速度,導致學習效率低;甚至還可能影響到結果的正確性,所以獲取不了高分。

人的觀察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生活、學習中培養,在實踐中鍛鍊起來的。後天性訓練導致的學習能力差異,與家長的關係更大,我手頭就有一個典型例子。

學習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有理數的加法》時,需要在計算式子後面寫理由,如“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等。這種設計非常好,定理概念清晰明瞭,讓學生計算時有章可循,並在計算過程中掌握了有理數加法規則。對於這項要求,一般學生基本能寫對,出現點小問題如落字或錯字也屬於正常。但在2015年秋季出現一個特例,一個學生怎麼教就是不會寫,即使懲罰抄課本也沒有用,要麼增刪很多字,要麼寫錯位置,要麼不加括號。數學老師叫家長來時,我正好在辦公室,我對家長說:“肯定是你在家裡包辦過多,孩子沒有動手機會,所以觀察能力弱。”家長承認是這樣,家務事包括給學生拾掇書包都是家長包辦,因為家長有兩個擔憂:一是怕孩子出現安全問題,二是怕做家務需要花費時間影響孩子學習。當然,還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幹家務的理由是嫌棄孩子幹家務不利索,掃地掃不乾淨,刷鍋刷碗時油汙除不去,還要重新再打掃、再清洗。

家長包辦所有家務,不讓孩子沾手,怕孩子分心耽誤學習,出發點是好的,但不提倡,因為任何經驗方法及技巧都是從生活生產實踐中獲取,不讓孩子幹家務,實則剝奪了孩子能力提高的機會,造成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弱,進而影響到思維能力的發展。其實,不僅孩子,包括成人也不想主動做家務,但如果家長安排孩子去做,孩子不得不做,這個時候,他就會尋求快捷的方式,想方設法做好做完。“世間萬物同宗”,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在學習中尋求技巧與方法,甚至把做家務獲得的技巧與方法遷移到學習中,提高了學習效率。

不放手,影響孩子能力發展;放手,又怕出現安全問題。到底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很普遍,其實並不複雜,家長可以堅持以下原則,對孩子有兩個不能放:第一,涉及道德品質的問題不能放,社會很複雜,不良誘惑太多,孩子單純幼稚,不能讓孩子學壞;第二,可能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的不能放,很多傷害具有不可逆性。其它問題都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至於有些家長嫌棄孩子幹家務不利索,諸如掃地不乾淨,刷鍋刷碗時油汙除不去,還要家長重新再清洗等等,這都不是問題。俗話說“幹不瞎,學不會”,不要說孩子,就是成人做好一項工作都需要一個過程:掃地不乾淨,可以再掃;碗洗不淨,可以再洗,孩子一旦失去了發展的機會,則沒有方法可以彌補。

那個數學不會寫理由的學生家長加了我的微信,我勸說她要放手,該讓孩子做的不要包辦。後來,我問她如何放手的,她說:開始讓孩子自己繫鞋帶子……好吧,七年級了,學生開始學習自己繫鞋帶了!2018年中考,她的孩子報了該縣重點中學,比錄取線低了60多分。孩子這次中考失利後,她很傷心,因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生活與學業,她放棄了升遷的機會,拒絕到鄉鎮掛職副鎮長。孩子最後的結果,她沒有想到。但事已至此,我也幫不上忙,孩子後來又復讀了一年,最終怎麼樣,她不主動說,我當然不好意思問,但60多分的分差是很難抹平的。

上週學校開家長會,聽到一個更為奇葩的事。八年級班主任對話一位學生家長,說孩子沒點時間觀念,作業寫得一團糟。家長說自己和孩子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孩子跟爺爺奶奶生活,直到現在奶奶還在喂孩子吃飯!如果不是家長親口所說,估計沒有人會相信,八年級學生還要餵飯。

當然,這樣極端的例子畢竟不多,但怕耽誤孩子學習,不讓孩子幹家務的家長恐怕是大有人在。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八年級學生要到社會實踐基地參加一週的社會實踐,有些家長怕耽誤孩子學習,就請事假或病假,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全面性,往往“欲速而不達”,把孩子帶入“死衚衕”。

培養孩子要從長計議,讓孩子多一層體驗,多一層感悟,更有利於可持續性發展。

透視教育現象,迴歸教育本質,本系列大約二十個專題。

家教投入20萬,升不上重點高中之六:敏銳觀察力來源於生活實踐

透視教育現象,迴歸教育本質:五線縣級市,初中三年家教投入20萬,升不上省重點高中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