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文章來源: 陳明東耳西來 明律如是說

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怎麼判斷一名律師的市場認可程度呢?

講一個很冷門的判斷標準:廣告推銷騷擾電話數量VS法律諮詢電話數量。

身為一名吃開口飯的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每一天都會有那麼幾個廣告推銷騷擾電話,這不稀奇。

如果你一天連一個廣告推銷騷擾電話都沒有,估計你要麼是一名新律師,要麼是電話信號不好,或者欠費停機了。

假如你每天接到的法律諮詢電話數量小於廣告推銷騷擾電話數量,那麼很遺憾,你的市場認可度還有待提高。

假如你每天接到的法律諮詢電話數量大於廣告推銷騷擾電話數量,那麼恭喜你,你的市場認可度還算不錯喲。

當然,現在除了電話諮詢,還有微信諮詢、電郵諮詢等形式,但道理都一樣,本文講的法律諮詢也包含這些形式的法律諮詢在內。

以上標準由一本正經瞎說的明律提出,純屬民間科學家自己的科研結論,可靠程度約等於豎起來的雞蛋上面摞的雞蛋。

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按理來說,律師諮詢是應該收費的。以這個標準衡量的話,律師接到諮詢電話,要麼約來面談,收諮詢費;要麼直接掛掉,免得浪費時間。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律師接到諮詢電話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一般都會多多少少地先聊一會兒。一個是瞭解一下事情的大致情況,來判斷是否能夠成案?是否值得成案?另一個是對當事人做一個初步評判,來判斷當事人是否難纏難搞?是否有必要約來面談?

很多電話諮詢是這樣開頭的:“我有一個朋友......”,彷彿沒個“朋友”傍身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來諮詢的一樣。

我詢問過幾個律師朋友,大家一致認為,這種“無中生友”開頭的電話諮詢基本沒什麼花頭,成單率很低。

這種以“我有一個朋友......”開頭的諮詢理論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就是諮詢者確實有一個碰到法律問題的朋友,諮詢者來代為諮詢;另一種,其實並不存在這個所謂的“朋友”,諮詢者只是假託有“一個朋友”來諮詢自己的事情。

前一種情況還算有價值的諮詢,有成案的可能性,但這一種情況比較少。

後一種情況成案几率很低,浪費時間浪費感情浪費精力,但這一種情況比較多。

真相只有一個,承認吧,其實你說的這個朋友就是你自己!

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那麼,該如何甄別這個朋友是“確有其人”還是“無中生友”呢?

律師可以在禮貌性地寒暄後,適當地傾聽一會兒,然後以你需要了解更具體更全面的案情為由,更準確地瞭解當事人自己的意圖為由,怕傳來傳去信息傳岔了為由,告訴諮詢者,讓“這個朋友”自己來諮詢律師吧。

如果這個諮詢者同意了,後面也真有“這個朋友”來諮詢,那就是前者。

如果這個諮詢者說“TA的事情我都清楚”,然後繼續諮詢,那麼十有八九就是後者了。

如果這個諮詢者同意了,但後面沒有“這個朋友”來諮詢,那麼要麼就是諮詢者對你的態度或答案不滿意,沒推薦你給“這個朋友”;要麼仍然是後者。無論是哪一種,都代表無法成案,推掉了也不可惜的。

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在初步甄別到底是“確有其人”還是“無中生友”後,律師就應該對可以基本確認是“無中生友”的這類諮詢者及時說再見了。因為這種諮詢者就是來蹭諮詢的,不大可能會成單的。

只有信任律師的當事人最終才會委託律師,“這類“無中生友”的諮詢者首先就缺乏必要的基本的信任感,其都不願意告知律師事情的真實情況,而是戴著面具來諮詢,自己躲在面具後,藏著掖著,不肯露出臉來。

而且這類“無中生友”的諮詢者問得往往是不太光彩的事情,碰到難言之隱的話,以“我有一個朋友……”開頭,既能將自己撇清,留存了顏面,還能顯得自己是一個關愛朋友講義氣的熱心好基友。各種情節狗血、毀人三觀的事情,均可以安排到這個子虛烏有的朋友身上。

正所謂問自己的問題,讓朋友去背鍋吧,不亦悅乎!

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其次,這類“無中生友”的諮詢者根本就沒打算付費。如果律師說諮詢要收費、辦案要收費,其就會說,我只是幫朋友問問而已啦。說得好像幫朋友來諮詢就天經地義地應該免費一樣。

我就問一句,代朋友去醫院看醫生,掛號免費嗎?拿藥免費嗎?

律師一提諮詢費或律師費,其就會說“那我轉告一下,讓我朋友來決定吧”。然後黃鶴一去不復返,徒留律師相思風雨中。

如果其在迴避諮詢費、律師費的同時,還在十分積極起勁地要求律師多講一些法律知識,拿出具體的應對方案,那麼十有八九就是來“白嫖”律師,就是來蹭諮詢的。

最後,這類“無中生友”的諮詢者很多都是天生的好編劇,是故事會人格和自學成才的民間表演藝術家。

和這種人打交道,律師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應付,一個不慎,就美好形象被潑髒水,多年英名毀於一旦。

不是所有當事人都可以最終成為委託人,不是所有當事人都值得成為委託人的。

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其實我說的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大家都心知肚明門兒清的事情。

但是,碰到“我有一個朋友......”開頭的諮詢,很多律師還是會耐心傾聽,認真接待的。

無它,缺案源而已。

為了吃點米飯,我們就得被迫容忍米飯裡的砂子。

當餓肚子與吃有砂子的米飯的選擇擺在一起時,這其實就是一道單選題。

最後,祝大家少一些這種“無中生友”的無效諮詢,多一些開誠佈公真材實料的有效諮詢。

最最後,你知道嗎?我有一個律師朋友啊,他態度特別好,就算接到那種“我有一個朋友......”開頭的諮詢,他也會全程帶著露出八顆牙齒的微笑,熱心耐心上心地接待的。


律師應警惕那些“我有一個朋友......”的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