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藍”朋友、“紅”朋友,最後成為了不點讚的“好”朋友

朋友圈的“藍”朋友、“紅”朋友,最後成為了不點讚的“好”朋友

微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成為了一個生活必需品。打電話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剛見面認識,都只加微信,不再發名片。

從2016年起,我就沒有再印過名片。出門交際應酬,基本都是加個微信。有小事發個微信,有急事來個視頻或是語音對話。

隨著微信好友越來越多,各種牛鬼蛇神也都出來了。朋友圈裡每天都有賣產品的,有做廣告的,有曬孩子的,有曬幸福的,有在裡面發洩脾氣的。

除了這些基礎的信息外,朋友圈還有其他的隱藏信息,就是人與人的關係

比如,上下級關係,一般下級給上級領導點讚的機率很高。而領導給下級點贊和關注就比較少。

比如,業務員會給客戶點贊比較多,而客戶給他點贊就比較少。

朋友圈的“藍”朋友、“紅”朋友,最後成為了不點讚的“好”朋友

互動很頻繁的,基本都很熟悉的朋友、親戚、同學,當然也有不熟悉但是有好感的人。這種人互動起來,一點都不比熟悉的朋友少,甚至更多。熟人很多時候,因為太熟悉,頂多就點個贊。而不熟悉又有好感的人,才會因為陌生,而對這個人更加關注。特別是異性朋友。

在關係還不是太好的時候,單獨發個微信吧,好像太唐突,但是又有好感怎麼辦?那隻能通過朋友圈來互動。

早晨起來,看到她發個早餐,趕緊點個贊,留個言:“看起來真有食慾”;中午吃完午飯後,看到她曬了下午茶,又趕緊點個贊,留個言:“真不錯,很會生活”;晚上睡前,看到她發了一句:“夜色真美,願我們都無夢安睡。”忍不住,又點了個贊,道一句晚安。

朋友圈的“藍”朋友、“紅”朋友,最後成為了不點讚的“好”朋友

如此經常關注和點贊,如果對方回應留言的話,那離兩個人在微信裡單獨對話就不遠了。

在朋友圈的公眾視野裡,幾番互動之後,終於開始了私發微信。大都從“吃飯了嗎?”、“看你很喜歡吃這個點心?”、“你很喜歡做飯啊?”,到後來“你今天穿這個衣服看。”、“你老公沒有在家啊?”、“你們感情不好啊,他怎麼這麼不關心你呢?”。

從這往後,各種關心和殷勤都一一使出,甚至連大姨媽的日期都記得清清楚楚。

當兩個人發展到私聊的時候,幾乎就不怎麼在朋友圈互動了。因為原來含蓄的好感變成了可以更直接更隱私地聊天。誰還去朋友圈那個隨便說句話都被旁觀者窺視的平臺守望呢。

面對一個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人,卻能把自己變成一個暖男或是特別會體諒的女人。而面對生活裡那個天天相處的老公或老婆,隨口一句都是不耐煩。

朋友圈的“藍”朋友、“紅”朋友,最後成為了不點讚的“好”朋友

每天在微信裡對所謂的“藍“朋友(藍顏)或者”紅“朋友(紅顏)付出了百分百的耐心和溫情,噓寒問暖,都覺得心甘情願,樂此不疲。

這個時候,簡直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那個專情的夜華轉世。再不濟也是《我的前半生》裡的那個溫柔體貼的賀函。

在現實夫妻的生活裡,回到家,吃了飯,除了玩手機就是玩手機,

就像個沒有靈魂和溫度的機器人。當老婆說:”身體不舒服,你今晚洗碗吧。“,這時候,他就會回一句:"都幾十歲的人,還矯情什麼!“

轉頭,回到微信裡體貼入微地對”紅“朋友說,”姨媽來了,就多休息,家裡的事情都讓你老公做就好了。要不,明天我從朋友那裡買點土方紅糖給你送過去。“

在屏幕對面的女人,是看不到他剛才對老婆說的那句,“你太矯情”。還以為是自己嫁錯了男人。幻想著,要是嫁給這位“藍”朋友,那該多幸福啊。

朋友圈的“藍”朋友、“紅”朋友,最後成為了不點讚的“好”朋友

當聊天這個事情被發現之後,他/她就會狡辯,我們只是普通朋友,充其量也就是藍顏/紅顏而已。然後還一副怪你太小氣的樣子。

前幾天,在頭條問答裡,有一個這樣的問題:“你能接受你的另一半有藍顏或是紅顏嗎?”

我是這麼回答的:“不能。請問藍顏和紅顏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解語花嗎?如果是解語花,為什麼不是跟自己的老公或是老婆傾訴呢。那個天天睡一起,肉體相對的人,不應該更親近嗎?藍顏/紅顏的存在,無非是玩曖昧的一種藉口。

在夫妻兩性關係裡,藍顏或是紅顏都是婚外情的潛在風險。一旦發現,格殺勿論,你們說呢?留言區裡歡迎說說你們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