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文章来源: 陈明东耳西来 明律如是说

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怎么判断一名律师的市场认可程度呢?

讲一个很冷门的判断标准:广告推销骚扰电话数量VS法律咨询电话数量。

身为一名吃开口饭的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每一天都会有那么几个广告推销骚扰电话,这不稀奇。

如果你一天连一个广告推销骚扰电话都没有,估计你要么是一名新律师,要么是电话信号不好,或者欠费停机了。

假如你每天接到的法律咨询电话数量小于广告推销骚扰电话数量,那么很遗憾,你的市场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假如你每天接到的法律咨询电话数量大于广告推销骚扰电话数量,那么恭喜你,你的市场认可度还算不错哟。

当然,现在除了电话咨询,还有微信咨询、电邮咨询等形式,但道理都一样,本文讲的法律咨询也包含这些形式的法律咨询在内。

以上标准由一本正经瞎说的明律提出,纯属民间科学家自己的科研结论,可靠程度约等于竖起来的鸡蛋上面摞的鸡蛋。

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按理来说,律师咨询是应该收费的。以这个标准衡量的话,律师接到咨询电话,要么约来面谈,收咨询费;要么直接挂掉,免得浪费时间。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律师接到咨询电话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般都会多多少少地先聊一会儿。一个是了解一下事情的大致情况,来判断是否能够成案?是否值得成案?另一个是对当事人做一个初步评判,来判断当事人是否难缠难搞?是否有必要约来面谈?

很多电话咨询是这样开头的:“我有一个朋友......”,仿佛没个“朋友”傍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来咨询的一样。

我询问过几个律师朋友,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无中生友”开头的电话咨询基本没什么花头,成单率很低。

这种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头的咨询理论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咨询者确实有一个碰到法律问题的朋友,咨询者来代为咨询;另一种,其实并不存在这个所谓的“朋友”,咨询者只是假托有“一个朋友”来咨询自己的事情。

前一种情况还算有价值的咨询,有成案的可能性,但这一种情况比较少。

后一种情况成案几率很低,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浪费精力,但这一种情况比较多。

真相只有一个,承认吧,其实你说的这个朋友就是你自己!

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那么,该如何甄别这个朋友是“确有其人”还是“无中生友”呢?

律师可以在礼貌性地寒暄后,适当地倾听一会儿,然后以你需要了解更具体更全面的案情为由,更准确地了解当事人自己的意图为由,怕传来传去信息传岔了为由,告诉咨询者,让“这个朋友”自己来咨询律师吧。

如果这个咨询者同意了,后面也真有“这个朋友”来咨询,那就是前者。

如果这个咨询者说“TA的事情我都清楚”,然后继续咨询,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后者了。

如果这个咨询者同意了,但后面没有“这个朋友”来咨询,那么要么就是咨询者对你的态度或答案不满意,没推荐你给“这个朋友”;要么仍然是后者。无论是哪一种,都代表无法成案,推掉了也不可惜的。

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在初步甄别到底是“确有其人”还是“无中生友”后,律师就应该对可以基本确认是“无中生友”的这类咨询者及时说再见了。因为这种咨询者就是来蹭咨询的,不大可能会成单的。

只有信任律师的当事人最终才会委托律师,“这类“无中生友”的咨询者首先就缺乏必要的基本的信任感,其都不愿意告知律师事情的真实情况,而是戴着面具来咨询,自己躲在面具后,藏着掖着,不肯露出脸来。

而且这类“无中生友”的咨询者问得往往是不太光彩的事情,碰到难言之隐的话,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头,既能将自己撇清,留存了颜面,还能显得自己是一个关爱朋友讲义气的热心好基友。各种情节狗血、毁人三观的事情,均可以安排到这个子虚乌有的朋友身上。

正所谓问自己的问题,让朋友去背锅吧,不亦悦乎!

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其次,这类“无中生友”的咨询者根本就没打算付费。如果律师说咨询要收费、办案要收费,其就会说,我只是帮朋友问问而已啦。说得好像帮朋友来咨询就天经地义地应该免费一样。

我就问一句,代朋友去医院看医生,挂号免费吗?拿药免费吗?

律师一提咨询费或律师费,其就会说“那我转告一下,让我朋友来决定吧”。然后黄鹤一去不复返,徒留律师相思风雨中。

如果其在回避咨询费、律师费的同时,还在十分积极起劲地要求律师多讲一些法律知识,拿出具体的应对方案,那么十有八九就是来“白嫖”律师,就是来蹭咨询的。

最后,这类“无中生友”的咨询者很多都是天生的好编剧,是故事会人格和自学成才的民间表演艺术家。

和这种人打交道,律师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付,一个不慎,就美好形象被泼脏水,多年英名毁于一旦。

不是所有当事人都可以最终成为委托人,不是所有当事人都值得成为委托人的。

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其实我说的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大家都心知肚明门儿清的事情。

但是,碰到“我有一个朋友......”开头的咨询,很多律师还是会耐心倾听,认真接待的。

无它,缺案源而已。

为了吃点米饭,我们就得被迫容忍米饭里的砂子。

当饿肚子与吃有砂子的米饭的选择摆在一起时,这其实就是一道单选题。

最后,祝大家少一些这种“无中生友”的无效咨询,多一些开诚布公真材实料的有效咨询。

最最后,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律师朋友啊,他态度特别好,就算接到那种“我有一个朋友......”开头的咨询,他也会全程带着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热心耐心上心地接待的。


律师应警惕那些“我有一个朋友......”的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