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跑線》系列,看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是否過猶不及

2018年上映的《起跑線1》與2020年上映的《起跑線2》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還原了原生家庭的教育問題,第一部中孟母三遷的故事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而第二部中出國留學的生態環境也不是每一個學生能夠得到的,對比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不良於行的溝通問題才是困擾所有夫妻與父母的最大矛盾。

從《起跑線》系列,看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是否過猶不及

從《起跑線》系列,看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是否過猶不及

《起跑線1》的成功是講述夫妻間的教育理念的碰撞,女主覺得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瘋狂的通過不斷地換學校、換環境,企圖通過所謂"上流社會"學校的高端教育來教育孩子,讓孩子的成長贏在起跑線之上,結果卻反而被所謂的"上流社會"嘲笑,不僅不能通過入學考試,還被明確告知,學校不願意錄取一個開店鋪家的小孩。

赤裸裸的諷刺,不斷的嘲笑著這對夫妻的求教之路,在劇情的最後,男女主的孩子皮雅終於因為自己家庭的裝窮,獲得了貴族學校的福利性質的入學名額,結果卻發現,學校的本質早就"長歪了",學校也不過是為了賺錢而已!

原來教育的根本並不在學校環境的高大上與否,只在於日常的生活教育,畢竟通過特殊手段牟得的"入學名額",這種不見光的手段,切身的教育了皮雅的一生,而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才是至關重要的,切身感受到的生活知識才是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過於強調學習的能力,反倒過猶不及。

從《起跑線》系列,看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是否過猶不及

從《起跑線》系列,看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是否過猶不及

《起跑線2》通過孩子的出國學習夢,講述了一個夢想去英國留學的孩子,在其無法通過正常的升學滿足出國留學的夢想後,其父親無止境地滿足,甚至不惜違法犯罪都要滿足孩子出國留學夢的故事,這種故事在印度這樣的國家,可能教育孩子才是至關重要的,放在我們的地方,沒有任何家庭會變賣家產去滿足一個孩子不切實際的夢想,只因為得不償失。

孩子的夢想猶如夢幻的泡泡,一戳就碎,無法確定的未來不能夠用自身的家庭條件去彌補,傷害家庭的同時,也會給孩子的求學之路帶來沉重的負擔,而這時候孩子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性才會顯現出來。

從《起跑線》系列,看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是否過猶不及

太多的家庭教育矛盾產生與不良於行的溝通缺陷,熱血教育的背後,是無法化解的家庭教育矛盾本身,《起跑線1》的夫妻女方無止境的教育需求,而男方無條件地滿足,溝通的不完善,讓教育變成了金錢的對比,而《起跑線2》的父女雙方溝通不善,讓教育變成了為夢想不惜一切的成本互換!

然而教育的目的本來就是獲得知識的一個過程,而太多的成功人士的教育,並不全部來源於教學,而是他們自身的閱歷以及生活,無止境的熱血教育,帶給孩子的永遠是擺脫不掉的家庭期待感,個人感覺《起跑線》系列的成功源自於同樣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期待,而忽略了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則演示了一個過猶不及的教育結果。

從《起跑線》系列,看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是否過猶不及

教育本身才重要,而不是所謂的"上流教育",或是出國留學!

而良好的溝通渠道才是家長與孩子教育理念的統一指導,不是熱血的教學環境追求,或是夢想追求!

從《起跑線》系列,看原生家庭的熱血教育,是否過猶不及

​現實社會的我們便是陷入了這樣一個怪圈,孩子學習不好,只去埋怨教學環境以及補習班的不到位,卻不知道反思自己的這份熱血教育追求是否是必要條件,過猶不及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換位思考之後大家卻同時遺忘,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太刻意了,反倒失去教育的本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