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内容摘要

你记录过自己的时间吗?你知道自己一天24小时是怎么“花费”的吗?

如果让你记录自己一年的时间花费情况,你愿意吗?能坚持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用56年精确记录时间的俄罗斯“男神”(哈哈,暂且这么叫吧!),一个将时间运用的淋漓尽致的人。他就是柳比歇夫,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成就巨大,令人叹为观止。

他生前发表的学术巨著就高达70余部,其中关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著作堪称经典,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仅研究地蚤分类这一项,他就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对其中的5000只做了器官切片,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还要多5倍。同时,他还担任大学教研室主任之职,平时有不少的讲课任务。

「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柳比歇夫

你也许会想,这个人不会是“钢铁侠”吧,在一生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能做成这么多的事?他的生活肯定是枯燥乏味的,肯定又是一个将全部时间用于工作的“工作狂人”。如果这么想,你就错了,柳比歇夫,在工作之外还经常陪着家人散步,和朋友聊天,每天睡眠时间都保持在10小时左右。相比当下有些动不动就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两眼乌青,一大早就起来投入工作的人,柳比歇夫生活的要惬意的多,并且一生活到82岁的高龄。

那么,是什么方法让他成就巨大,又活得并不算太累呢?从他的身上,我们又可以获得怎样的启发呢?《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通过对柳比歇夫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让他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并且效率极高的秘密,是他采用了“时间统计法”。从26岁开始,他将自己56年的时间进行精确记录,定期分析统计,让他对时间有了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并且将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1965年夏季一天中8小时的记录】

基本科研(图书索引—15分; 托布尔让斯基— 1小时15分)

分类昆虫学(参观—— 2小时30′, 安装捕捉器2个— 20分,分析—1小时55分)

休息 — 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

《消息报》—— 20分

《医学报》—— 15分

霍夫曼的《金罐子》—— 1小时30分

给安德朗写信 —— 15分

【1965年8月关于中心工作的统计】

基本研究 —— 59小时45分

分类昆虫学 —— 20小时55分

附加工作 —— 50小时25分

组织工作 —— 5小时40分

合计 —— 136小时 45分

你可能会心生疑问,这样记录时间有意义吗?真的能够让一个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记录时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01】我们为什么要记录时间?

大家可能觉得,记录时间太枯燥刻板了,我原本自由自在的人生,为何非要弄得像时钟一样机械地运行呢?那样会让我变得很不自在。其实,记录时间这件事,对柳比歇夫来讲就像是我们吃饭、睡觉一样平常,他已经将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不去记录反而觉得不自在。

我是在2017年初读到这本书的,深受触动,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三年的时间了。三年来,自己对时间的认知更加深刻,对时间的流逝更为敏感,对生命的热爱也更加深沉。

  • 记录时间,让你清晰地了解时间的去向

岁月的流逝,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往往是年龄的增长,以及额头上慢慢凸显的皱纹。但是,对于时间具体用在了什么地方,却不能清晰地了解。虽然,有时也能够回忆曾经的过往,然而时间会让记忆慢慢变得模糊。记录时间,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每一分钟用在了什么地方,每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现在当自己打开之前的时间档案,依然可以清楚地知道3年前的今天,我的生命是如何度过的。通过与当下的自己进行比较,更能感受到成长的变化。同时,记录还让我们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把经历的过往全部准确地转移到大脑之外,这样更容易让其发挥思考的功能。

  • 记录时间,让你对时间产生精确的感知

柳比歇夫有一项奇特的能力,那就是感知时间。他不用看表,便能在做完一件事后,准确地估算出花费的时间,误差仅为几分钟而已。这是他长时间记录时间,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确感知能力。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24小时,不多不少。有人用它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有人却是一生碌碌无为,区别在于对时间的感知程度不同。对时间的流逝感知迟钝的人,往往昏昏沉沉就度过了一日。比如,原本只是打开手机看一条朋友的信息,各种客户端推送的其他信息,有可能让其驻足更长的时间,而却浑然不知。

如果手中有24万元现金,我们会认真考虑自己要怎样去支配才更加合理。但是,当换成时间的时候,却好像变得可以随意挥霍。时间,其实是比金钱更加宝贵的资源。记录时间,会时刻提醒你时间的花费去向,促使着你对它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

  • 记录时间,通过分析总结,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

柳比歇夫对自己的时间,不仅进行着认真的记录,而且每周、每月、每年都要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这样利于找出时间上的漏洞,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比如,原本计划进行的一项生物研究要花费20小时,结果实际用了30小时。那么,这10小时的时间是怎么多出来的?是因为工作效率不高,还是因为研究中出现未曾预料的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便可在下一项研究中得以改进,节约时间成本。

记录时间,给我们提供了分析时间最完整的素材。如此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使时间达到最高效的利用。


【02】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记录时间?

记录时间,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①基于事件来记录。我们每天都是在完成一件一件具体的事务,如写文章、读书、吃饭、睡觉等等。记录时,要清晰地写下做的事情,以及其花费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在总结分析时,更好地对事务进行分类。

现在有不少关于记录时间的app,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统计分析也更加高效。我自己也设计了一套时间记录的模板,每天只要在模板上记录就行了,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同时还集成了次日计划、今日要事、日记心得等板块,更有利于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全面的管理。

「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个人时间管理手册

②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时间的每分每秒都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在对待它们的态度上不能厚此薄彼。比如,我们可能更加重视自己精力充沛,高效工作的完整时间,而忽视了坐地铁、等朋友、上厕所等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柳比歇夫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称为“时间的下脚料”,并且将这些时间也都进行高效利用。比如,散步时,他会捉昆虫;开会无聊时,他会演算习题;在碎片时间学会了英语。

因此,在记录时,无论是完整的工作时间,还是其他碎片时间,都要进行详尽的记录。

③定期分析总结并改进。如果仅仅是记录时间,而没有总结分析,那么时间记录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在分析总结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对不同的事情进行汇总梳理。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一周内读书的时间,那就统计读书的时间发费即可;如果你想分析工作时间的投入与产出,那就对工作的时间进行统计梳理,与产出的成果进行比较。在分析中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改进的方法。

「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03】记录时间的背后是什么?

记录时间,只是表面上看得见的行为。很多人之所以难以长期坚持,是因为缺乏行为背后的力量支撑。从柳比歇夫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三股强大的力量。

一是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柳比歇夫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他把时间当作自己实现目标最为宝贵的资源,详细记录,仔细分析,将能够利用的时间发挥到最大的价值。正是这种执着的追求,才让他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量,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二是对生命的无比热爱。我们很难相信,如果没有对生命那种发自心底的热爱,一个人能坚持记录时间长达56年。工作、学习、生活,在柳比歇夫看来,它们完全是融为一体的,都是自己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任何一件事,他都投入巨大的热情,哪怕是写一封回信,他都要做到一丝不苟。

「成长」56年,记录时间,他用“奇特的一生”揭示成就非凡的秘密

三是对成长的不懈探索。成长,是一个人一生永恒的课题。柳比歇夫从来没有设定自己最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认为那样会限制他的成长。一生之中,他都在不断地探索成长的方式,始终让自己不断地进步、提高。这种对成长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文章小结】

柳比歇夫用记录时间的方法,将时间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自己“奇特的一生”。这种方法也可以被我们借鉴和运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1、记录时间有三点好处:①让你清晰地了解时间的去向;②让你对时间产生精确的感知;③通过分析总结,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

2、记录时间应坚持的三个原则:①基于事件来记录;②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③定期分析总结并改进。

3、记录时间背后的三种力量:

①对目标的执着追求;②对生命的无比热爱;③对成长的不懈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