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停課不停學,這個“超長寒假”家長怎麼輔導孩子的作業呢?

疫情期間,孩子們停課不停學,這個“超長寒假”您是怎麼輔導孩子的作業呢?

父母為我們孩子檢查作業前,首先需要明確目的——讓孩子養成自我檢查、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輔助孩子學習。

孩子們停課不停學,這個“超長寒假”家長怎麼輔導孩子的作業呢?

所以這裡我總結的幾點分享給家長們:

1.重“示範”,忌“替代”。

不要讓我們的孩子覺得,“檢查是媽媽的事情”。可以說“咱們一起來檢查”,而儘量不說“拿來讓媽媽檢查一下”。

檢查時,家長可以出聲說出如何檢查的方法,比如“減法題目就用加法來查一下吧,2+3,得5,對了。”孩子可以潛移默化學習到檢查的方法。

2.重“驗證”,忌“批評”。

什麼意思呢?不只跟孩子說錯誤的地方,我們要藉機先表揚做得對的地方。每道題都念叨一遍,“對的、對的、對的、對的、對的,嗯?這個是對的嗎?”這樣可以增加正面反饋的機會,讓孩子不至於覺得“一起檢查”是個特別可怕的過程。讓孩子“不反感”,是任何事情開始階段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

回想一下幼兒時期用什麼樣的心態帶孩子學走路、學做家務的。畢竟我們希望孩子在學習初期獲得正面評價,所以不要把指出錯誤的這個環節搞得太嚴肅,否則後續的正面激勵效果也就沒那麼好了。甚至根本起不到效果和作用。

孩子們停課不停學,這個“超長寒假”家長怎麼輔導孩子的作業呢?


3.逐步放手,循序漸進。

放手的過程不必著急。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更是。

所以我們的家長不管示範了多少遍,但是我們的孩子在開始自己上手的時候,還是會有點擔心的。開始讓孩子檢查的時候,家長可以陪在旁邊,孩子檢查的對,就小小誇獎一下,萬一不對,也可以及時提醒孩子再仔細看一下。

然後還是說:“你自己檢查出來了,真厲害。”如果孩子膽子小,不願意嘗試自己檢查,家長可以“故意犯錯”,故意指著他本來做對的題目,說“好像不太對吧”。孩子對自己被錯怪了這種事兒往往比較激動,這樣家長就可以順勢表示,“哎呀!看來我檢查也不靠譜,你也一起來查吧,咱們查兩遍,這樣就安全了。”

如果察覺到孩子比較依賴家長的檢查,可以逐步放寬結果的範圍。比如一開始肯定會說,這道題這裡不對。後來就只說,這道題答案不太對吧。“我也看不太出來哪一步錯了,要不你幫我找找?”

這樣既縮小了範圍,減輕孩子的畏難情緒,又實際上增強了一點孩子檢查的能力。一般來說,三年級左右就不建議全程跟隨了,五年級左右就不建議干涉具體題目,除非孩子主動問你題。

孩子們停課不停學,這個“超長寒假”家長怎麼輔導孩子的作業呢?


4.家長要學會“裝傻”和“懂得示弱”;

這個原則在低年級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很重要。

“家長裝傻”是非常有效的激發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我懂得比你多”這種成就感,會讓孩子覺得學習非常有用。特別是低年級的家長,請格外注意這一點,讓孩子覺得“我很厲害”“我比媽媽在這方面懂得多”“我可以教媽媽”,對孩子是極大的激勵。

陪伴檢查的過程也是同樣,請家長“示弱”。

“我也不知道老師是怎麼要求的,你能教我嗎?”孩子複述老師要求的時候,有時也就自己發現問題了。


總之,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獨立完成作業,努力培養孩子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隨著年級的增長,學會自主檢查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