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才稱得上是“大人”?


編者按:何謂“大人”?“大人”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小雅·斯干》“大人佔之”,指代周朝執掌占卜的官員。其後,“大人”一詞出現於《易經·乾卦》,指代品德和智慧之傑出者。到了戰國時期,孟子從心性上指示何以為“大人”。到了明朝,“儒家之殿軍”王陽明曰:“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陽明先生對“大人”之解,飽滿精透,緊握儒門千載一貫之聖脈。

什麼人才稱得上是“大人”?


《大學》作為儒家以及整個東方文化中最為重要的經典之一,毫無疑問,它是一部典型的生命學著作——指示終極生命之真相、生命實踐之方法與次第的學問著作。在我們看來,《大學》不是一般的著作,它是一部中國古聖賢生命實踐後的心得報告之書,是生命到達聖賢之地後對其境界的真實描述之書。

《大學》又可細分為生命哲學和生命實踐兩部分。將其細分為哲學和實踐兩部分,只是一時行文之方便。在正統儒家,哲學思想(又名義理或知識)與生命實踐(又名踐履或工夫)是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可須臾離也。明代王陽明將其概括為“知行合一”,並對此有精到的闡發:“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只為後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王陽明《傳習錄》)

什麼人才稱得上是“大人”?


朱子對“大人”的理解偏重於生理、年齡

何謂“大學”?朱子對此有一個解說:“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學章句〉序》)

朱子對“大學(大人之學)”是從外在的、年齡的角度來解釋的。把“大人”理解為歲月上(生理上)長大了的人,其說不可謂錯,但可謂偏。上溯孔孟,下及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儒家千古論學,皆起於內聖而復歸於內聖,緊扣內在的心性而為學,故皆為生命之學。朱子如此解“大人”一詞,外在的、後天的意味重,而本體的、心性的、生命的意味則隱沒。

什麼人才稱得上是“大人”?


“大人”最早的出處

“大人”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小雅·斯干》“大人佔之”。此處“大人”即太卜,太卜是周代執掌占卜的官員。這是有文字記載的“大人”一詞之始

。其次“大人”一詞出現於《易經》之乾卦的爻辭中“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易經·乾卦》)。此處“大人”一詞已不是指具體某官職,而是指品德和智慧之傑出者。

孟子對“大人”的理解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從心性上指示何以為“大人”。“公都子問曰:‘鈞(同均)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此處論“大人”,非從年齡上(生理上)立論,而直承心性上指示。其論與“大人”相對之“小人”,也是從儒門心性上揭示“從其小體為小人”,“蔽於物”,溺於“耳目之官”為小人,非謂其年歲之小也。孟子論“大人”,乃直承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經·乾卦·文言》“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而來。

誠如唐代韓愈所言:“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原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諸聖遞相傳授者何道也?乃仁義之道也,心性之學也。此仁義之道,此心性之學,“軻之死,不得其傳焉”。直到千載後宋明諸大儒出,此學方得以復明於世。

什麼人才稱得上是“大人”?


王陽明對“大人”的理解最為精闢通透

王陽明集儒門心性之學之大成,其對儒家千古一貫之聖學(即心性之學,吾輩則謂之為儒家生命學)的理解與體會,直接上承思、孟,兼括儒門諸子。其解“大人”一詞,有獨到之證悟與心得:“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顧自小之耳。”(《大學問》)

如此解“大人”一詞,飽滿精透,徹上徹下,緊握儒門千載一貫之聖脈,陽明不愧為“儒家之殿軍”也。先生如此解“大人”,十分相應於孟子,直承孟子之義而為言,且將意思更推進了一層,論說得更為明白曉暢。

什麼人才稱得上是“大人”?


“大人”與“君子”

除“大人”一詞外,還有“君子”一詞。

在儒家,大人和君子可以互用。在孔子喜用“君子”,在曾參、孟子,則喜用“大人”一詞。“大人”與“君子”其旨義雖一,俱在描述聖賢生命的品質與境界,然其表述角度各有偏重:“君子”一詞,重在表示聖賢生命中溫柔敦厚的特性;“大人”一詞,重在突出聖賢生命中廣大高遠的一面。

文字 | 摘自潘麟先生著作《〈大學〉廣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美國學術出版社, 2019年3月

攝影 | 東方生命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