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娇俏的迎春花,用一簇簇明亮的鹅黄向人们通报春的信息……春天来了。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看着迎春花那娇小玲珑的花朵,闻着它那淡淡的清香,舒服极了。它那初放的花朵一个个只有榕树叶一般大,金黄金黄的,小花上长着十一二片花瓣,它分为两层,花蕊上长有一根短短的触须。迎春花的花语是梦想与希望,迎春花开了,象征希望的春天来了。美丽的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更是希望的象征。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2020年的这个春天非比寻常,佳节未到,阴霾降临,人们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中惶惶度日,节前计划好的友朋相聚、旅游散心烟消云散,只能蜗居家中。这样的情形中,却有那么多的“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纷纷奔赴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疫区医院、集中隔离点、道路卡点……苍白的文字怎能尽情表述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这样的无畏、这样的坚韧,像极了初春乍暖还寒、飒飒雨雪飘洒中依然怒放的迎春花。

迎春花的生命力极强,压条扦插即能成片生长。无论是在农人的花篱,还是在雅人的盆栽,或是寂寞地生长在路边、山崖、峭壁,它们都全然不顾,依然蓬勃地生长、热烈地开放,迎接春天的到来。

迎春花不择水土而生、不娇弱病焉、不与群芳竞艳,更能与松柏、蜡梅等花木共度岁寒之时。那一丛丛、一蓬蓬、一簇簇的迎春花,不管开在哪里,都挺拔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充盈了赏花人的心。

“迎得春来非自足, 百花千卉共芬芳”,金黄绚丽的迎春花,迎来了温暖的春天,也带来了美好的希望,阴霾终将散去,依旧春暖花开。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疫情过后是常态,小事小节显文明。疫情正一天天好转,生活回归常态的日子不远了。这几天,朋友圈里一颗颗压抑已久的心开始躁动,不少人正谋划着疫情过后的各种“报复性消费”。有的想搞一场饕餮盛宴,痛快淋漓地欢庆劫后余生;有的想来一次放松之旅,相携出游,重新品味一番“诗与远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没什么不好理解。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日常生活不得不长时间陷入某种非常状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事不能做了,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福”享不了了。旷日持久的“煎熬”之下,不少人时有郁闷、沮丧之感。从这个角度看,随着疫情的好转,一些人迫不及待地“熊抱”春天、“报复”生活,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毕竟人们向往的是春天,等待的是黄灿灿的迎春花,还有那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李花,乳白的苹果花,火红的一品红,鲜红的山茶花百花争艳……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美丽的季节。

心情可以急切,行动却急躁不得。一方面,疫情虽不断好转,但远未到终结之时。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不容有丝毫的懈怠,不能让得来不易的防控局面因各种“冒进”而前功尽弃。另一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了原来的生活方式。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这样的审视和调整不是应对疫情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向着文明生活方式的一次重新出发。即便疫情最终散去,战疫期间启动的许多“操作”也必须保持下去。

公共场所保持必要的距离,居家生活保持通风、及时清洁消毒,外出旅游尽量避开人流高峰,邻居之间经常走动、守望相助,非常时期各安其分、各尽其责,疫情防控期间的这些“操作”也应成为疫情过后的生活常态。

美好的春天,不知不觉已向人们走来。迎着春风,我憧憬着新的一年;沐着春雨,我展望着新的一天;走在温馨的春光里,让我变得年轻而富有活力。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要抓紧春日里的每一天,认认真真地干好每一件事;我要把春天的祝福,尽情地传递给关心、关爱我的每一个人。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我喜欢迎春花,喜欢她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喜欢她淡黄淡黄的颜色,可爱极了。让我们带着对疫情之痛的深刻记忆,精心准备,伴随着迎春花的开放,以更好的姿态拥抱春天,拥抱生活。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审核:王云峰

[email protected]

目前1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艺术战“疫”丨迎春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