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旅行見聞錄(106)歐洲人沒有中國人那麼迷手機

在歐洲跑了這麼長時間,感覺無論是在機場、車站還是車上,抱著手機一直看的人很少。

問了孩子,說是德國早就推行4G了。如果要用2G的話是不收費的,可以敞開用,只是速度慢些。親戚說他的手機每月交8歐元,可以包2G的流量,根本用不完。而火車上、長途汽車上都有免費的高速流量可供使用。如此看來,他們應該更有理由抱著手機看才是。

但他們沒有,更多看到的是兩人或多人一起溝通交流。昨天在去馬格德堡的火車上,看到一群男女大學生上火車,他們嘻嘻嘻哈哈地說個沒完,就是沒有一個人拿著手機看。

今天要乘長途車去柏林,在車站有不少等車的人。放眼看去,只要是拿著手機一直看的,基本就是中國人。當地人也有看的,但也就是偶爾看一下,沒有持續性長時間看的。

在中國,“低頭族”已經漸成社會問題。有因看手機掉到地鐵鐵軌上的;有因看手機導致無心照顧的幼兒被車壓死的;有因邊看手機邊過馬路發生交通事故的。而在聚會、聚餐或參加集體活動因為大家都看手機而導致效果不佳的比比皆是。迷手機與當年迷電視一樣,成為了隔絕家庭親情的一道屏障。不少孩子就因為父母在家中只顧自己看手機缺乏關懷而產生了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還有不少單位,用即時社交工具辦公。對其中的信息要求要及時看及時回覆。客觀上也導致人們不得不時刻看手機。從而一天之中除了上班,也要用自己的業餘時間處理工作。

記得當年因為迷電視,一對夫妻發生矛盾。忍無可忍的妻子要求離婚,丈夫表示同意。但提出一個要求,就是電視機要歸他。後來聽說西方一些人發起“賣掉電視,重歸家庭溫暖”活動,引起積極響應。

親戚說在德國,工作和生活邊界十分清楚。下了班就是自己的時間。有的人甚至一下班就關掉手機,安心過自己的日子。而在歐洲的多數酒館、餐廳甚至是小商店,外面都設有露天座椅,經常是坐無虛席。大家一對一或多對多地坐著喝酒聊天。顯得輕鬆愜意,享受生活,令人羨慕。

當然這也是有利有弊的。就因為中國人這麼狂愛手機,使得移動互聯網發展這麼快。市場容量的巨大引導技術發展。在這方面,中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移動支付,已經遠遠超出許多發達國家。同時也影響著他們要適應中國的消費需求。歐洲基本都用信用卡,但昨天在馬格德堡的超市買東西付款時,櫃檯前面貼的可支付形式中,就赫然出現了支付寶,令人覺得有些意外。

支付寶支付也是要用手機的呀,歐洲人應該基本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