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今天聊聊英剧《ABC谋杀案》。

片名The ABC Murders (2018)。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2015年时,BBC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进行改编。强大的演员阵容和香艳的画面令这次改编看起来颇为成功。

于是BBC乘胜追击,重金买下电视剧改编版权,一口气定下七部阿加莎改编作品,随后紧接着推出了《控方证人》《无妄之灾》,以及这部《ABC谋杀案》。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ABC谋杀案》总时长不到三小时,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金融危机过后英国一片萧条,犯罪率上升不少。

犯罪分子蠢蠢欲动,已经进入退休养老阶段的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被凶手盯上。凶手化名“A.B.C.”不断地寄信给波洛,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迫使波洛再次出山,为逝者查出真相。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ABC谋杀案”中,凶手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杀人,每次行凶之后都会在案发现场留下一本《ABC铁路指南》。

凶手拿着《ABC铁路指南》按图索骥:

第一起命案发生在安多弗市(Andover),被害人是烟草店女老板爱丽丝·阿什(Alice Asher);

第二起命案发生在贝克斯希尔(Bexhill),被害人是咖啡店女招待贝蒂·伯纳德(Betty Barnard);

第三起命案发生在彻斯顿(Churston),被害人是卡尔迈克·克拉克爵士(Carmichael Clarke)。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这些人姓和名都是同一个字母,颇类似后来超级英雄们的起名方式,像Peter Parker、Bruce Banner、Matt Murdock、Scott Summers、Reed Richards、Loki Laufeyson、Richard Rider等等。

《ABC谋杀案》里的人物角色名字就是如此凑巧,他们从活动区域到命名方式,都十分符合字母杀人案的环境,成了犯罪分子眼中的完美对象。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想要隐藏一片树叶,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一片森林。

显然凶手对此有一定理解,耳濡目染对隐藏犯罪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大部分时间的犯罪手法都不错,只可惜选错了对手,挑选波洛作为假想敌。

他是真的头铁,真的是不知道主角光环有多亮,不知道怎么玩才死得快。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说实话,我还是挺期待BBC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都拍一遍的。

毕竟有忠于原著的英国电视台ITV版本珠玉在前,BBC重金买下阿加莎电视翻拍版权后,这样折腾一下,再有后来者想要改编阿加莎的作品,首先就会掂量掂量自己的财力和编剧能力,如果改编水平连BBC都不能超越的话,那就不要改编拍摄了,也算为观众们节省了大量甄别时间。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先入为主的影响很大,ITV版圆润喜感的波洛在前,约翰·马尔科维奇的波洛就显得和人们心中的固有印象不一样了。

就像观众们看惯了王刚版的和珅,以后任谁来演和珅,哪怕和珅本身就是个俊美纤瘦的人,观众们也觉得不像。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BBC版《ABC谋杀案》改编最大的变化就是让波洛的身世发生改变。原来波洛就是比利时的警探,在这里硬生生的变成了神甫,并且在一战期间还经历了沉重打击,背负着心理负担。

原本一个挺有喜感的小老头,成了感叹蹉跎岁月的暮暮老人,这就让很多观众感觉很难受了。其实我挺喜欢马尔科维奇这个老头的,长得就是个演技派的样子,他在《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里的套娃操作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喜不喜欢BBC的改编,我们都会看下去的,因为我们看的理由是阿加莎,并不是BBC。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先入为主难超越——《ABC谋杀案》

再拍经典改身世,

先入为主难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